「暖心行動」三年逾2千人受惠 社區心臟篩查恆常化

「暖心行動」三年逾2千人受惠 社區心臟篩查恆常化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心臟病是港人第三大隱型殺手,去年已奪去6,595人性命。有調查發現,逾4成基層患上瓣膜性心臟病,但公院服務供不應求,私院收費亦高昂。有機構自2020年起推出「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冀助市民及早發現病情及治療,又計劃明年將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

遲遲不作心臟檢查 七旬婦公院排期至後年

72歲的譚女士有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感到自己心口有東西「塞住」,需要飲水才感到舒服點。但由於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加上負擔不起高昂的私營醫療費用,遲遲未到醫院檢查。譚女士還說,即使有醫療劵,但花在牙科、中醫等當中需支付的費用也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用於支付心臟檢查。

她正好今年參與「暖心行動」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患上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內科門診跟進,但要等到2024年才可獲治療。

4成人有瓣膜性心臟病 社區篩查明年起恆常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起推出「暖心行動」,先後以較廉宜價格提供「通波仔」服務等,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同年11月更夥同社福機構推出「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醫護團隊至今已為727名65歲或以上市民免費進行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血糖等檢查。經篩查發現,逾4成人有瓣膜性心臟病,2.3%更有心房顫動,如病人同時患有腎病,更有機會增栓塞和出血風險,當中近100人獲轉介至專科跟進。

機構於今年5月擴大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並可轉介病人到私家醫院,以公立醫院手術價格接受「通波仔」手術。

醫生指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

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血管病、心率不正和心瓣問題為常見心臟問題;瓣膜性心臟病多因退化令心瓣開合異常,易被人忽略,直到出現症狀才求醫,或已心臟衰竭;另本港每年有2萬至3萬人中風,當中25至30%由房顫引起,因心跳時快時慢會令血塊在血管積聚,並在心跳變快時衝上腦致中風,但及早服用薄血藥有助預防。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原本只要服藥便解決到的問題,變成要施手術才解決到)」。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

社協籲政府加強公私營合作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暖心行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本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人口老化和醫療預防兩方面著手。

連呼籲當局認真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根據現有問題對症下藥,以改善醫療服務,透過篩查等提升基層健康意識,長遠亦要加強健康教育及意識,或可以外展手法彈性服務,讓長者在熟悉社區參與篩查,加強動力。@

內容轉載:epochtimes

心臟病是港人第三大隱型殺手,去年已奪去6,595人性命。有調查發現,逾4成基層患上瓣膜性心臟病,但公院服務供不應求,私院收費亦高昂。有機構自2020年起推出「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冀助市民及早發現病情及治療,又計劃明年將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

遲遲不作心臟檢查 七旬婦公院排期至後年

72歲的譚女士有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感到自己心口有東西「塞住」,需要飲水才感到舒服點。但由於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加上負擔不起高昂的私營醫療費用,遲遲未到醫院檢查。譚女士還說,即使有醫療劵,但花在牙科、中醫等當中需支付的費用也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用於支付心臟檢查。

她正好今年參與「暖心行動」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患上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內科門診跟進,但要等到2024年才可獲治療。

4成人有瓣膜性心臟病 社區篩查明年起恆常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起推出「暖心行動」,先後以較廉宜價格提供「通波仔」服務等,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同年11月更夥同社福機構推出「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醫護團隊至今已為727名65歲或以上市民免費進行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血糖等檢查。經篩查發現,逾4成人有瓣膜性心臟病,2.3%更有心房顫動,如病人同時患有腎病,更有機會增栓塞和出血風險,當中近100人獲轉介至專科跟進。

機構於今年5月擴大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並可轉介病人到私家醫院,以公立醫院手術價格接受「通波仔」手術。

醫生指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

中心主任暨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血管病、心率不正和心瓣問題為常見心臟問題;瓣膜性心臟病多因退化令心瓣開合異常,易被人忽略,直到出現症狀才求醫,或已心臟衰竭;另本港每年有2萬至3萬人中風,當中25至30%由房顫引起,因心跳時快時慢會令血塊在血管積聚,並在心跳變快時衝上腦致中風,但及早服用薄血藥有助預防。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原本只要服藥便解決到的問題,變成要施手術才解決到)」。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

社協籲政府加強公私營合作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暖心行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本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人口老化和醫療預防兩方面著手。

連呼籲當局認真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根據現有問題對症下藥,以改善醫療服務,透過篩查等提升基層健康意識,長遠亦要加強健康教育及意識,或可以外展手法彈性服務,讓長者在熟悉社區參與篩查,加強動力。@

內容轉載:epochtimes

Share
0
暖心行動 相近公院收費 助盡早通波仔
診症手術同月內完成 把握黃金治療期救命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早前「通波仔」手術更因新冠疫情而延期,不少病人非常困擾。有組織由2020年起成立「暖心行動」,協助有需要病人盡快進行通波仔手術,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至今已幫助逾千名病人。「暖心行動」費用與公院相近,更有一條龍跟進服務,大大縮短病人等待手術的時間;有患者原先在公院求診,需等近半年方可約見醫生,但在暖心行動的幫助下,上月預約看症後已即於同月完成手術。冠心病併發症不可輕視,患者嚴重時可致猝死,需進行俗稱通波仔手術,即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用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公院輪候時間 平均半年及早進行手術能減低死亡風險,不過,本港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新冠疫情令部分非緊急手術延遲,現時輪候通波仔手術平均需時大約半年,病人愈早進行手術愈好。現時公私營醫療失衡,收費差距過大,「暖心行動」幫助苦候手術病人盡快接受治療,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剛完成手術的劉先生表示,本身有三高問題,一向控制得不錯,惟今年年中身體檢查時發現有異樣,7月獲轉介至公院排期,但被安排至明年初才可看症。及後他因仍感到不適,10月初再檢查時發現情況嚴重,經他人推薦下參加「暖心行動」,最後於同月看症並完成手術。劉先生非常感恩,因父親曾有心臟問題而突然離世,對心臟不適極度擔心,手術完成「唔止救咗我,仲救咗我家人。」一條龍服務 套餐價8.8萬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指出,「暖心行動」的「套餐價」為8.8萬元,便可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包括一個手術用支架,按病人需求若要更多手術支架,收費亦會盡量減少,對比公立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需7.4萬元按金差不多。「暖心行動」亦有提供優惠價助市民做心臟電腦掃描,此價格僅為公立醫院的七折。「暖心行動」又有一條龍跟進服務,包括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進行手術到術後覆診等,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毋須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也不需資產審查。記者梁皓芊資料來源:東方日報
1
暖心行動推行第三年 受惠人數合共逾2,000人 恆常化免費社區心臟篩查 配合政府拓展基層醫療 呼籲更多社區組織響應
香港公營醫療負荷過重已不是新鮮事,資源長期不足,人口老化又增加醫療需求,疫情更令問題雪上加霜;心臟病患者求醫無門,新症排公立醫院隨時輪候近三年,病情不夠嚴重,可能輪候檢查及手術均遙遙無期。為助基層市民及早獲得治療,並收窄公私營醫療差距,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暖心行動」,自2020年起提供暖心價通波仔、心臟檢查,及多次與社福機構合作舉辦「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活動至今共超過2,000人受惠。總結5次心臟篩查結果,逾四成基層市民被發現不同程度的心臟問題,近百人獲轉介至專科作進一步治療。為配合政府的施政報告目標,拓展基層醫療,「暖心行動」將大力推動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恆常化,呼籲更多地區組織及社福機構主動聯絡並合作舉辦更多大型篩查活動,由「暖心行動」的專業醫護團隊提供心臟篩查及轉介服務,而社區組織則安排義工、場地及聯絡基層市民參加,攜手合作實現「全民心臟普查」。雖然「暖心行動」有助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合作的社福機構之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指,要根治香港醫療問題,還是應由政府著手改善公營醫療服務,並加強公私營協作,以長遠改善基層市民的健康保障。心臟病數字連年攀升,公立醫院輪候等到「頸都長」,病情隨時惡化–心臟病患及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內科就診人次逐年遞增,屢創新高,相較10年前提升了35%。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為集中資源抗疫,影響了公立醫院部分非緊急服務,包括非緊急手術、日間及門診服務,部分病人的覆診或需延期。–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延長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公立醫院內科門診,穩定新症最長輪候142星期 (接近三年)–公私營醫療失衡因應病情複雜程度、支架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展望未來市民能以合理價格在私營醫療系統跟進病情,讓市民多一個選擇–患者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公院輪候非緊急「通波仔」手術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甚至未獲安排手術日期。冠心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甚至死亡風險推「暖心行動」減公院壓力,助基層市民及早處理心臟問題疫情下,公營醫療系統面對龐大壓力,透過社區免費篩查及暖心行動「通波仔」恆常化,患者可分流到私營醫療及早獲得治療,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社區的隱藏患者也可由醫護人員在社區提供服務,得到適切醫療服務及轉介。為配合最新的施政報告建議,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暖心行動將廣邀各界社福機構合作,將計劃升級至恆常化,令不同階層市民受惠,實現「全民心臟普查」,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嘉諾撒醫院自2020年2月首次推出「暖心行動」,提供暖心價「通波仔」服務,至今已有逾2000位市民受惠。同年11月,「暖心行動」與地區組織合作開展免費社區心臟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早期有心瓣問題的患者,並提供康復支援。2021年11月,「暖心行動」推出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助患者解決需長時間確診的問題。2022年5月擴闊檢查的覆蓋面,以「暖心價」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的預防中風檢查計劃。社區篩查700+人受惠,四成多人驗出心臟問題。SoCO籲政府改善醫療問題,加強公私營合作公營醫療系統早已不勝負荷,醫管局資料顯示21-22年度公立醫院內科床位使用率平均95%,多間醫院超出100%,高峰期伊利沙伯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曾高達146%。有SoCO會員透露,覆診及輪候「通波仔」時間遙遙無期,往往病情嚴重時才獲安排手術。SoCO呼籲政府認真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根據現有問題對症下藥,以改善醫療服務:現有問題:–人口老化增加醫療需求政府統計處推斷香港人口將不斷高齡化,65歲及以上長者未來20年將增加近一倍,由2019年的18.4%上升至2039年的33.3%長者較高風險患上癌症、心臟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腎病等慢性疾病,而糖尿病、高血壓可導致心臟病及中風,患者需較長住院時間2021年因心臟病死亡人數中83.7%為65歲或以上長者–長者健康能力及意識不足基層醫療風氣未盛,長者動力低,缺乏恆常檢查習慣,即使需要亦未知如何找到服務應加強基層醫療與健康教育,包括預防服務–醫療資源不足,輪候時間過長醫療人手不足:推算在2030年及2040年,醫管局將有800和960名醫生短缺輪候時間過長:現時內科門診最長142星期(接近3年),眼科最長173星期;專科門診、造影檢查加上手術是三重等候,基層長者健康及心理壓力巨大建議:–加強公私營協作計劃現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參加計劃患者以公營醫院價格到私院求診/治療,唯涵蓋範圍不大,通波仔等心臟手術並未在計劃內建議加強推行計劃:善用私營醫療資源,分流公立醫院病人至私營界別接受心臟檢查/心臟手術服務–加強基層健康保障施政報告2022「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從多方面提升公營醫院服務,如:更廣泛採用視像會診、設立綜合診所提供跨專業支援、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等建議加強推動基層市民的健康保障:如增加受惠人數、加大計劃力度、加快推行、撥更多資源–提升基層健康意識繼續推行/增加「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形式的活動外展手法彈性服務,長者在熟悉社區篩查,加強動力加強預防檢查,及早治療,減少服務壓力透過篩查,長遠亦加強健康教育及意識內容轉載:iMeddy
2
電腦掃描 徹底找出心臟血管問題
放射科專科醫生徐偉聰表示,用於心臟檢查上,電腦掃描可粗略分為使用顯影劑和不使用顯影劑兩大類,「近年亦有較新的『雙能量電腦掃描』 和『血流儲備分數造影』(CT-FFR),能提供更多資訊,幫助醫生作出診斷。」功能不斷進化不使用顯影劑的電腦掃描,可以找出心臟血管有否鈣化點,從而計算鈣化分數,分數愈高血管收窄的可能性愈大;至於使用顯影劑的電腦掃描 可得出更多資訊,例如整條血管的走勢、有沒有收窄、收窄的程度屬輕微、嚴重,甚至完全堵塞都可看清楚。徐偉聰補充,「CT-FFR則為最新技術, 透過AI分析可得知血流有否受影響,令心臟肌肉缺血等。這並不能單靠收窄多少去估計,因為有時候中度的收窄,已令血流變差。」一般來說,當 血管收窄超過五成,便有可能令血流變差,影響心臟功能,出現心絞痛等徵狀。有助監察病情除了用作診斷,由於電腦掃描可判斷血管阻塞的嚴重程度,有助醫生決定治療方案,或者計劃手術。徐偉聰解釋,「例如有哪些血管要放入支 架、哪些可以繼續觀察,用藥控制病情。另外,患者亦可定期接受電腦掃描檢查,觀察血管鈣化點變化,即知道控病情況,如有惡化可及早處理。」 此外,心臟電腦掃描其實也可看到附近組織的狀況,例如心瓣、大動脈、心膜、氣管、骨骼等,例如有輕微肺炎、心瓣有鈣化點都可找到,能更全 面評估胸口痛的原因。檢查過程簡單電腦掃描的檢查過程簡短,只需十數秒便完成,不過準備的時間相對較長。徐偉聰指,「我們要向接受檢查人士講解風險、注射顯影劑、教導 如何閉氣等,所以整個過程約需半小時。」另外,患者接受檢查前要禁食4小時,亦要告訴醫生正服用的藥物,如正使用糖尿病藥二甲雙胍則需要停 藥,「如果接受檢查人士心跳較快,有可能會處方藥物暫時減慢心跳,或會跟患者本身使用的心臟藥物相沖,所以溝通十分重要。」如有敏感病歷 或腎功能有問題的患者需要特別留意,因為顯影劑會帶來不良影響,事前必須與醫生商量。嚴重收窄未必有徵狀徐偉聰分享一些做心臟電腦掃描的個案,「最近有不少人本身並沒有相關病歷,但因要接種新冠疫苗而先做一次檢查。檢查結果發現有幾位患 者的情況頗嚴重,其中一位更是3條冠狀動脈都出現七至八成收窄。」因此沒有相關病徵不等於心臟機能正常,大家不應掉以輕心。如有任何懷疑, 應及早求醫。內容轉載: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