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 減輪候診斷

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 減輪候診斷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指出,暖心行動最初為公院排期通波仔的患者提供另一快捷治療途徑,而去年11月服務恆常化,並展開免費社區心臟檢查計劃,即使非排期中的病人,有需要亦可參加計劃,「現已為500名長者作免費檢查,為450名患者以暖心價通波仔。」

輪候心臟電腦掃描需時
在免費篩查和通波仔手術之間,還有確診的步驟。然而於公營醫療系統輪候造影診斷、心臟電腦掃描,需時長達156星期。患者未能及時診斷的話,將有礙接受治療。陳文偉續指,「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將補足現行的公私營協作,毋須公立醫院轉介,亦可得到快速的診斷。」計劃包括心臟電腦掃描及心臟科專科醫生診金,價錢為4,800港元,約為原價8,600港元的五六折。

血管造影技術提升
冠心病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磁力共振等,而美國心臟學學院及美國心臟協會最新指引建議電腦掃描血管造影作為一線檢查。放射科專科醫生徐偉聰表示近年相關技術大有進步,「輻射量比傳統電腦掃減少67%輻射,而沒有影響清晰度;掃描過程由250毫秒減至66毫秒,減少以往因為心跳太快、患者難閉氣而令影像模糊的情況;顯影劑的用量也減近四成,腎病患者也可安全地接受檢查;解像度也更高更清晰,有助醫生斷症。

CT-FFR助判斷治療方案
臨床上,如血管堵塞九成或以上須通波仔,而收窄50%至70%屬「中度狹窄」,是否需要手術處理視乎血管的血液流量及流速。傳統上須作入侵式檢查量度血流儲備分數(FFR),即量度血管收窄位置前後的血壓作比較,如FFR少於0.8應考慮手術。徐偉聰表示現有無創的血流儲備分數造影(CT-FFR),「透過冠狀動脈斷層掃描血管造影,建立立體解剖模型,再透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便可計算出血流儲備分數。此檢查屬非入侵性,方便患者之外,也可幫助醫生更準確判斷應用藥還是做手術。」

診斷不宜拖延
51歲的林小姐,2017年因胸口痛到急症室求診,住院數天觀察,醫生建議她出院後排期做心臟電腦掃描檢查,惟最少等半年。林小姐認為不能拖,故到私家醫院檢查。取得報告後返回公立醫院覆診,始發現有一條血管塞了九成,要轉介另一公立醫院做通波仔,但院方建議她等下月糖尿病覆診再排期看心臟科,林小姐遂決定到私家醫院求醫,更獲安排翌日立即做手術。今年5月及10月,林小姐因糖尿病控制欠佳再度出現心口痛,最終兩次均參加暖心行動得到治療,現情況漸趨穩定。

內容轉載:am730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指出,暖心行動最初為公院排期通波仔的患者提供另一快捷治療途徑,而去年11月服務恆常化,並展開免費社區心臟檢查計劃,即使非排期中的病人,有需要亦可參加計劃,「現已為500名長者作免費檢查,為450名患者以暖心價通波仔。」

輪候心臟電腦掃描需時
在免費篩查和通波仔手術之間,還有確診的步驟。然而於公營醫療系統輪候造影診斷、心臟電腦掃描,需時長達156星期。患者未能及時診斷的話,將有礙接受治療。陳文偉續指,「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將補足現行的公私營協作,毋須公立醫院轉介,亦可得到快速的診斷。」計劃包括心臟電腦掃描及心臟科專科醫生診金,價錢為4,800港元,約為原價8,600港元的五六折。

血管造影技術提升
冠心病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磁力共振等,而美國心臟學學院及美國心臟協會最新指引建議電腦掃描血管造影作為一線檢查。放射科專科醫生徐偉聰表示近年相關技術大有進步,「輻射量比傳統電腦掃減少67%輻射,而沒有影響清晰度;掃描過程由250毫秒減至66毫秒,減少以往因為心跳太快、患者難閉氣而令影像模糊的情況;顯影劑的用量也減近四成,腎病患者也可安全地接受檢查;解像度也更高更清晰,有助醫生斷症。

CT-FFR助判斷治療方案
臨床上,如血管堵塞九成或以上須通波仔,而收窄50%至70%屬「中度狹窄」,是否需要手術處理視乎血管的血液流量及流速。傳統上須作入侵式檢查量度血流儲備分數(FFR),即量度血管收窄位置前後的血壓作比較,如FFR少於0.8應考慮手術。徐偉聰表示現有無創的血流儲備分數造影(CT-FFR),「透過冠狀動脈斷層掃描血管造影,建立立體解剖模型,再透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便可計算出血流儲備分數。此檢查屬非入侵性,方便患者之外,也可幫助醫生更準確判斷應用藥還是做手術。」

診斷不宜拖延
51歲的林小姐,2017年因胸口痛到急症室求診,住院數天觀察,醫生建議她出院後排期做心臟電腦掃描檢查,惟最少等半年。林小姐認為不能拖,故到私家醫院檢查。取得報告後返回公立醫院覆診,始發現有一條血管塞了九成,要轉介另一公立醫院做通波仔,但院方建議她等下月糖尿病覆診再排期看心臟科,林小姐遂決定到私家醫院求醫,更獲安排翌日立即做手術。今年5月及10月,林小姐因糖尿病控制欠佳再度出現心口痛,最終兩次均參加暖心行動得到治療,現情況漸趨穩定。

內容轉載:am730
Share
0
暖心行動推行第三年 受惠人數合共逾2,000人 恆常化免費社區心臟篩查 配合政府拓展基層醫療 呼籲更多社區組織響應
香港公營醫療負荷過重已不是新鮮事,資源長期不足,人口老化又增加醫療需求,疫情更令問題雪上加霜;心臟病患者求醫無門,新症排公立醫院隨時輪候近三年,病情不夠嚴重,可能輪候檢查及手術均遙遙無期。為助基層市民及早獲得治療,並收窄公私營醫療差距,由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暖心行動」,自2020年起提供暖心價通波仔、心臟檢查,及多次與社福機構合作舉辦「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活動至今共超過2,000人受惠。總結5次心臟篩查結果,逾四成基層市民被發現不同程度的心臟問題,近百人獲轉介至專科作進一步治療。為配合政府的施政報告目標,拓展基層醫療,「暖心行動」將大力推動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恆常化,呼籲更多地區組織及社福機構主動聯絡並合作舉辦更多大型篩查活動,由「暖心行動」的專業醫護團隊提供心臟篩查及轉介服務,而社區組織則安排義工、場地及聯絡基層市民參加,攜手合作實現「全民心臟普查」。雖然「暖心行動」有助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合作的社福機構之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指,要根治香港醫療問題,還是應由政府著手改善公營醫療服務,並加強公私營協作,以長遠改善基層市民的健康保障。心臟病數字連年攀升,公立醫院輪候等到「頸都長」,病情隨時惡化–心臟病患及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內科就診人次逐年遞增,屢創新高,相較10年前提升了35%。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為集中資源抗疫,影響了公立醫院部分非緊急服務,包括非緊急手術、日間及門診服務,部分病人的覆診或需延期。–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延長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公立醫院內科門診,穩定新症最長輪候142星期 (接近三年)–公私營醫療失衡因應病情複雜程度、支架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展望未來市民能以合理價格在私營醫療系統跟進病情,讓市民多一個選擇–患者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公院輪候非緊急「通波仔」手術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甚至未獲安排手術日期。冠心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甚至死亡風險推「暖心行動」減公院壓力,助基層市民及早處理心臟問題疫情下,公營醫療系統面對龐大壓力,透過社區免費篩查及暖心行動「通波仔」恆常化,患者可分流到私營醫療及早獲得治療,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社區的隱藏患者也可由醫護人員在社區提供服務,得到適切醫療服務及轉介。為配合最新的施政報告建議,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暖心行動將廣邀各界社福機構合作,將計劃升級至恆常化,令不同階層市民受惠,實現「全民心臟普查」,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嘉諾撒醫院自2020年2月首次推出「暖心行動」,提供暖心價「通波仔」服務,至今已有逾2000位市民受惠。同年11月,「暖心行動」與地區組織合作開展免費社區心臟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早期有心瓣問題的患者,並提供康復支援。2021年11月,「暖心行動」推出暖心價心臟電腦掃描,助患者解決需長時間確診的問題。2022年5月擴闊檢查的覆蓋面,以「暖心價」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的預防中風檢查計劃。社區篩查700+人受惠,四成多人驗出心臟問題。SoCO籲政府改善醫療問題,加強公私營合作公營醫療系統早已不勝負荷,醫管局資料顯示21-22年度公立醫院內科床位使用率平均95%,多間醫院超出100%,高峰期伊利沙伯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曾高達146%。有SoCO會員透露,覆診及輪候「通波仔」時間遙遙無期,往往病情嚴重時才獲安排手術。SoCO呼籲政府認真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根據現有問題對症下藥,以改善醫療服務:現有問題:–人口老化增加醫療需求政府統計處推斷香港人口將不斷高齡化,65歲及以上長者未來20年將增加近一倍,由2019年的18.4%上升至2039年的33.3%長者較高風險患上癌症、心臟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腎病等慢性疾病,而糖尿病、高血壓可導致心臟病及中風,患者需較長住院時間2021年因心臟病死亡人數中83.7%為65歲或以上長者–長者健康能力及意識不足基層醫療風氣未盛,長者動力低,缺乏恆常檢查習慣,即使需要亦未知如何找到服務應加強基層醫療與健康教育,包括預防服務–醫療資源不足,輪候時間過長醫療人手不足:推算在2030年及2040年,醫管局將有800和960名醫生短缺輪候時間過長:現時內科門診最長142星期(接近3年),眼科最長173星期;專科門診、造影檢查加上手術是三重等候,基層長者健康及心理壓力巨大建議:–加強公私營協作計劃現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參加計劃患者以公營醫院價格到私院求診/治療,唯涵蓋範圍不大,通波仔等心臟手術並未在計劃內建議加強推行計劃:善用私營醫療資源,分流公立醫院病人至私營界別接受心臟檢查/心臟手術服務–加強基層健康保障施政報告2022「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從多方面提升公營醫院服務,如:更廣泛採用視像會診、設立綜合診所提供跨專業支援、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等建議加強推動基層市民的健康保障:如增加受惠人數、加大計劃力度、加快推行、撥更多資源–提升基層健康意識繼續推行/增加「社區免費心臟篩查」形式的活動外展手法彈性服務,長者在熟悉社區篩查,加強動力加強預防檢查,及早治療,減少服務壓力透過篩查,長遠亦加強健康教育及意識內容轉載:iMeddy
2
「疫」境推出暖心行動通波仔
公私營醫療失衡需要出路負責暖心行動的林逸賢醫生,他的家人早年因冠心病致心臟血管堵塞,幸好及時進行「通波仔」,解除了威脅性命的炸彈。作為一位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醫生的感受甚深。「隨著心臟手術技術越見進步,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通波仔』已發展成熟,在心臟手術中可說是相對較簡單。但臨床上大部分患者進行手術時已屆晚期,對心臟功能造成一定破壞。」林醫生指,原因是現時香港公私營醫療失衡,情況就如一個金字塔,人口比例較高、較低收入的階層,由於無法支付私營醫療的開支,只能留在公營醫療網。但公共資源始終有限,患者由專科門診、確診檢查、手術治療,所花費的時間動輒數以年計。暖心行動冠心病患者 四成人血管嚴重堵塞公營醫療系統為將資源集中於對抗疫情,曾一度暫停非緊急手術,包括「通波仔」。林醫生指這情況下,已輪候一段時間的患者,心血管堵塞的情況很大機會已比確診時嚴重,再繼續延遲進行手術,情況並不理想。於是在去年二月推出暖心行動,目前計劃已經恒常化,所有冠心病患者,經醫生評估後,也合資格參與計劃,以與公立醫院相若的價格在公立醫院「通波仔」。目前計劃已成功為約270名冠心病患者進行「通波仔」,當中四成人的三條血管已嚴重堵塞,必須及時進行「通波仔」,以解除心臟「計時炸彈」。一路走來 患者的笑容最令人感動林醫生感謝參與計劃的醫生、醫院、醫護人員的全力協助,令暖心行動得以一步一步走來。「由於團隊以往未有在私營醫院推出類似暖心行動『通波仔』計劃的經驗,我們由構思到落實也遇到不少困難。在沒有資助的情況下,要降低成本至公立醫院水平,患者所支付的成本主要是心臟支架,其他手術室費用、醫生費用,則要依靠各方的無私支持。」林醫生指,計劃成功開展只是正式開始,形容過程就像馬拉松,必須要有目標、有信念、迎難而上。「我們依靠的是信念,醫生對每一個『通波仔』患者而言,都是曾拯救他們生命的人。很多個案在手術後多年,仍然會時常掛著笑容回來探望我們,這種感動,便是最大的支持和回報。」只要一天仍然有人需要暖心行動,這個計劃也會繼續。林醫生又希望暖心行動可以成為一個例子,希望其他專科也可以推出類似項目,令更多患者受惠。林醫生最後提醒,心臟病檢查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醫生討論後,可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內容轉載:晴報
3
疫情下心臟科輪候再延長 醫療機構推社區篩查計劃助基層防患未然
公立醫院自2020年起,因應疫情暫停非緊急手術服務,心臟專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長達一年以上,有心臟問題的病人或許無法及時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有醫療機構有意在公私營醫療之間扮演中間角色,兩年前已推出暖心價的「通波仔」手術予有需要的病人,並推出社區篩查計劃,有見疫情持續,該機構計劃在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醫療劵無法完全減輕基層長者負擔今年72歲的譚女士,在公屋居住,曾有過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但因以往經歷過在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又無法負擔得起私營機構的醫療費用,遲遲沒有到醫院進行檢查。問到為何沒有使用政府醫療劵減輕部分醫療負擔,譚女士坦言日常需要用到醫療劵的情況有很多,如看牙科、中醫等,當中需要支付的費用並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能支付心臟檢查的開支。正好在今年遇上一個名為「暖心行動」的計劃在她家附近開設社區中心,便參與了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她患有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期,但輪候時間仍需等到2024年。「暖心行動」為減輕病人及公營機構壓力在本港致命疾病中,心臟病排行第三位。根據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統計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的死亡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聯同嘉諾撒醫院發起「暖心行動」,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快捷,暖心價的「通波仔」手術,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計劃目前共逾2,000位患者受患。同年11月服務正式恆常化,展開第二階段,推出免費社區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隱形患者,提供康復支援。社區篩查計劃明年增至6次 找出心臟病隱形患者有見疫情持續,今年5月更拓展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盡早獲得醫治。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心臟病患者容易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他。他以行車隧道作比喻,「公立醫院似紅遂,價錢便宜,但因服務人士眾多,輪候時間需時;私院則如西遂,價錢較貴,但輪候時間較快,而我哋嘅『暖心行動』則如東遂。」他認為「暖心行動」介乎於兩者之間,比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快,價錢卻比私立醫院便宜。社協呼籲加強公私營合作走入社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暖心行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香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兩大問題著手。他指出,第一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長者人數每年增加五、六萬人,一名長者有機會身兼多種疾病,「一個長者同時睇緊七科、八科專科都並唔罕見,而當一個病人唔喺睇緊一個醫生,而係睇緊六、七個醫生嘅時候,醫療需求其實喺非常之大。」第二,是長者對預防疾病和健康意識貧乏。連瑋翹表示,在推行長者預防疾病時遇上很多問題,「因為基層長者大多嘅健康素養較低,進行檢查嘅動機亦相對低。另外,因社區預防風氣唔盛行,長者有時未必有病,但係想預早檢查,都搵唔到有相應服務。」他認為,加強公私營協作是較可行的方式推行基層長者醫療預防等措施,能有助於整個醫療制度的持續性。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呼籲社區各界與他們一同關注心臟病患,承諾未來服務將會繼續拓展,希望將來可以提供到更多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手術以「暖心價」給有需要的病患。內容轉載: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