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最佳救星:脈衝埸消融術】

【心房顫動最佳救星:脈衝埸消融術】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較早前我哋邀請咗心臟專科醫生 陳傑醫生
同我哋分享一下「心房顫動」嘅治療方法
了解咩方法最適合自己係好重要㗎!
以下陳醫生為大家整理咗幾種手術嘅比較
希望大家能夠認識更多一齊睇吓佢點講
脈衝埸消融術(新型手術)
手術時間:約1.5小時(較短)
手術風險:較低
一年內無病復發率:81.1%(不容易復發)

導管射頻消融術(傳統手術)
手術時間:約3小時(較長)
手術風險:較高
一年內無病復發率:63.2%(最大機會復發)

冷凍球囊消融術(傳統手術)
手術時間:約3小時(較長)
手術風險:較高
一年內無病復發率:74.2%(較大機會復發)

資料來源:
-Kistler PM, Chieng D, Sugumar H, et al. Effect of Catheter Ablation Using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With vs Without Posterior Left Atrial Wall Isolation on At rial Arrhythmia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AP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3;329(2):127 135.
-Martin A, Fowler M, Breskovic T, et al. Novel cryoballoon to isolate pulmonary veins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long term outcomes in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 2022
Dec;65(3):609 616.
從以上分析可見「脈衝埸消融術」
喺各方面都比較優勝
較早前我哋邀請咗心臟專科醫生 陳傑醫生
同我哋分享一下「心房顫動」嘅治療方法
了解咩方法最適合自己係好重要㗎!
以下陳醫生為大家整理咗幾種手術嘅比較
希望大家能夠認識更多一齊睇吓佢點講
脈衝埸消融術(新型手術)
手術時間:約1.5小時(較短)
手術風險:較低
一年內無病復發率:81.1%(不容易復發)

導管射頻消融術(傳統手術)
手術時間:約3小時(較長)
手術風險:較高
一年內無病復發率:63.2%(最大機會復發)

冷凍球囊消融術(傳統手術)
手術時間:約3小時(較長)
手術風險:較高
一年內無病復發率:74.2%(較大機會復發)

資料來源:
-Kistler PM, Chieng D, Sugumar H, et al. Effect of Catheter Ablation Using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With vs Without Posterior Left Atrial Wall Isolation on At rial Arrhythmia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AP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3;329(2):127 135.
-Martin A, Fowler M, Breskovic T, et al. Novel cryoballoon to isolate pulmonary veins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long term outcomes in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 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 2022
Dec;65(3):609 616.
從以上分析可見「脈衝埸消融術」
喺各方面都比較優勝
Share
0
【脈衝場消融術治療房顫新趨勢,手術時間短,適合年老患者】
俗稱「房顫」的心房顫動,是一種會持續惡化的心律疾病,年紀愈大,病發風險愈高,確診後需要盡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避免併發症發生。不過,許多年老患者礙於心臟機能欠佳,手術風險較高。近年本港就引入了「脈衝場消融術」,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安全性較高,能讓更多本身未能接受手術的患者受惠,可望成為治療房顫的新趨勢。心房顫動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八十歲以上長者,患病比率達一成。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出,房顫患者的心跳會突然增加,即使安然坐著,也會感氣促及心悸等症狀,如果不作處理,或會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等風險。他形容,房顫是一種持續發展的疾病,部份人會由偶發性演變成永久性,必須把握治療黃金期。傳統手術治療時間較長藥物及手術是房顫治療的兩大元素,不少人傾向選擇前者,畢竟年紀較大的患者不想「捱一刀」。然而,林醫生指控制心律的藥物,療效最多四至五成,而且或引起甲狀腺及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難以長期使用,相對而言,手術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射頻消融術」及「冷凍治療」是較常用的手術方法,手術針對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出現的不正常細胞,藉著射頻或冷凍技術,消滅這些細胞,或在該位置建立「防火牆」,以阻擋它們對心律的干擾,從而改善病情。儘管手術療效達七至八成,惟手術時間長達數小時,而且有潛在的手術後遺症機會,例如射頻消融術可令人氣促,甚至影響食道,個別嚴重情況下,甚至可威脅生命安全。故此,醫學界一直尋求療效顯著而副作用低的手術方法。釋放脈衝細胞自然凋亡直至脈衝場消融術面世,進一步提升了房顫治療的成效。這種新技術並非利用能量或溫差消除不正常細胞,而是透過電流經過細胞表面,使細胞膜產生小孔,令其自然在短時間內死亡,無法再影響心臟跳動。由於電流集中於心房及肺靜脈附近,並能調節能量及時間,因此不會對神經線細胞及其他正常細胞造成破壞,研究指出相關併發症風險更接近零。脈衝場消融術的另一特點是手術時間大為縮短,每次脈衝釋放的時間約為兩秒,平均需要八次,整個手術時間大約為六十至九十分鐘︰「手術風險可因此減低,而且患者的接受程度會增加,預計將來會是治療心房顫動的標準。」這種治療技術於今年二月引入本港私家醫院。林醫生說,以往年紀大、心臟機能較弱的房顫患者幾乎只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正因脈衝場消融術的手術時間短、副作用少,如今能適合於這班患者身上,是治療房顫的一大突破。相對其他手術,脈衝場消融術的儀器無論在喉管設計及控制也更為靈活,能令心臟科醫生更易掌握相關技術,從而令更多房顫患者受惠。備注:林逸賢醫生提醒,治療心房顫動有不同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患者應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資料來源:晴報Sky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