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危機|港男心口不適檢查 揭血管塞「通波仔」救命「以為算年輕冇諗到咁快到我」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惟心臟病病發前,大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病發前仍不知患病。50歲Benson大約10年前患上三高,加上父親因心肌破裂不幸離世,故一直關注心臟健康問題。惟他近數月經常心口不適,今年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常,獲轉介到公院診症,排期卻需要等到明年;再經公司醫生檢查,方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皆出現不同程度阻塞,其中一條更達99%。最終他透過「暖心行動」,快速完成診斷及「通波仔」手術。作為家庭支柱,Benson坦言當時幾乎命懸一線,幸獲相關計劃幫助救回一命,方令家庭免於不幸。

心口不適求醫 揭血管阻塞達99%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年推出「暖心行動」計劃,為心臟病患者提供檢查、治療、康復及社區支援,如今已幫助數千人進行「通波仔」手術。Benson日前接受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邀請,分享自身經歷。他指自己任職銀行業,約10年前患上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多年來一直於公立醫院普通科複診;近兩年他開始出現咳嗽問題,惟多次求醫仍未根治。

今年6、7月他出現胸腔不適,結果在恆常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樣,最終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由於屬「非緊急情況」,故需要排到2024年1月才可看症。至9月Benson仍感不適,最終經公司醫生安排於10月檢查,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出現不同程度阻塞。

憂慮病情的Benson在他人推薦下聯絡「暖心行動」計劃,同月獲安排診症兼完成「通波仔」手術。醫生術後表示,Benson其中一條血管阻塞高達99%,另外兩條亦分別有中等及輕微阻塞,情況危急,遂於數日內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暖心行動」計劃救一命

Benson透露,其父生前亦患有高血壓,一直定時服藥並進行檢查、平日無任何不適症狀;惟某日突然不適送院,始揭心肌破裂,經搶救後最終不治。此後他亦加倍留意心臟健康問題,平日三高問題亦控制良好、體檢數字素來不差,加上認為自己尚算年輕,直言:「冇諗到咁快到我。」

他續指,自己已婚多年,女兒如今僅約7、8歲,確診後擔心自己出事,家人不知何去何從。而公立醫院除了等候時間極長外,手術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疑亦是一大負擔;幸而透過「暖心行動」,可以用最快速度、最實惠價格完成手術,坦言計劃 「救我哋全家」。

心臟死亡達10年高位 患者漸趨年輕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屬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而本港過去數年,心臟病死亡率亦一直上升,至今已達10年來高位。而全港約44.9%屬心臟病高危者、15至84歲人口中,分別有51.9%人患高膽固醇、29.5%人患高血壓。

此外,心臟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本港15歲以上人口(約672.8 萬人)中,約1.6%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心臟病患病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曾醫生強調,患上冠心病可誘發以下5大併發症,及時「通波仔」可有助減低急性病發作及死亡風險:

專科醫生:心電圖難測心臟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以往年輕人病情一般較輕,但近年他們的血管病變問題已不如從前簡單。2020年初至今年9月經「暖心行動」進行「通波仔」手術的1,000宗個案中,71%患者年齡介乎61至80歲,而男女比例約2.5(男): 1(女),當中年齡最小僅31歲;而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心臟多條血管出現阻塞,其中約21.5%患者甚至需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最壞情況有病人需安裝8個支架。

林醫生坦言,心臟病大多數到發病前都未必有任何徵兆,部分需進行「通波仔」手術患者被轉介至「暖心行動」時,亦不知自己出現心臟問題。他強調,不少人身體檢查時亦會進行心電圖測試,惟一般穩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並無異常,需進行電腦掃描(CT)才可查出異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逾40歲人士心臟已經「與出廠時不同」,需定期進行電腦掃描,假如出現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因素,應及時求醫控制。

生銅飲食恐增患病風險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表示,不少年輕人喜愛食零食,長期攝取高鹽分及油炸食物、捱夜等,導致出現肥胖問題,恐成心臟病年輕化成因之一。

除此之外,近年不少年輕人以「生酮飲食」減肥,惟過度進食高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亦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誘發心臟病問題,建議有上述習慣人士亦應要定期進行電腦掃描(CT),以確實心血管健康。

公私院醫療失衡 「暖心行動」提供及時治療 

「暖心行動」由2000年起成立,截至今年9月,已幫助數千人有需要患者。香港亞州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計劃目的為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以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導致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參與計劃人士只需持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行動」提供快速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手術、術後免費門診及轉介至醫管局複診一條龍跟進服務,並提供相對實惠的心臟檢查及「通波仔」價格:

暖心價「通波仔」

$88,000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價心臟檢查

以$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盼公私營醫院進一步協作 加強長者健康認知

心臟病患者大多數為長者,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及林逸賢醫生表示,不少長者及社會甚層人士健康意識較薄弱,平日為生計亦難以抽出時間求醫檢查,因此不少人都會忍受身體不適,直到情況惡化到難以忍受才求醫。不少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而且公院病人太多,即使複診亦難以頻密監察;加上排期困難,或令長者卻步,導致部分人病情未經發現便已迅速惡化。

「暖心行動」自成立至今,每年都會聯合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目前已有1,061長者接受免費心臟檢查等篩查服務。其中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222人被驗出高尿蛋白或有腎臟問題;另有132人於未知情況下患上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獲開出轉介信,交由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

李姑娘坦言,政府今年於施政報告中力推大灣區醫療,盼可將其融入香港醫療架構,惟計劃內容未必有效鼓勵長者及早發現、治療疾病,盼公私營醫院應更進一步協作,加強長者健康及認知,輕減醫療系統壓力。

 
資料來源:晴報

分享
0
冠心病診斷也能個人化 更準更細緻洞悉血管閉塞
減顯影劑紓緩腎臟負擔心臟電腦掃描是一種非入侵性、利用X光取得心臟清晰圖像的檢查,主要用於檢測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這種診斷技術近十多年日趨成熟,其中名為「雙源電腦掃描」的技術,在旋轉速度及掃描速度上均能提供更細緻及準確的圖像,達至精準的醫學診斷。曾醫生指出,這種新型技術最大好處是使用顯影劑的份量相對較少,適合腎臟功能較差的病人:「由於顯影劑是流動性較低的液體,並且需要經過腎臟過濾,如果腎臟功能欠佳,或會增加其負擔。傳統電腦掃描技術一般需要用到大約100cc顯影劑,現時新型技術則只需要30至40 cc,減少超過一半,相對適合這班本身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減7成輻射按體格調節此外,雙源電腦掃描技術的另一好處是輻射劑量較低,並可因應患者的身型調節X光的強度。曾醫生舉例,身形較為龐大的人士需要的X光量相對較大,惟現時這種技術具備最新球管及錫濾光板技術,能消除多餘沒有成像功能的輻射,比起傳統電腦掃描減少70%輻射份量。他補充,不論是小孩或老人、肥胖或瘦削,也能因應他們的體格控制X光量,做到個人化的診斷效果。以往,即使接受過普通的電腦掃描,也難以百分百評估到患者血管栓塞的具體情況,以及需要使用多少支架進行通波仔手術。曾醫生指出,雙源電腦掃描的解析度高,能夠看到最微細的心血管病變,準確地評估血管栓塞的情況,有助全盤掌握通波仔手術的方案,減低患者術前的疑慮。曾醫生提醒高危人士,一旦出現心口翳悶及容易氣喘,便應及早接受檢查。至於冠心病的診斷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患者應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選擇最合適的診斷方案。內容轉載:晴報
1
基層長者未能及時檢查心臟?接近一半有心臟問題
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然而因為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疫情等因素,基層市民往往未有足夠檢查渠道,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機構於2020年起開始進行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為超過700名的市民免費進行包括心臟超聲波及三高等一系列的心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超過四成的基層市民有心臟問題,情況絕對不容忽視。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然而因為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疫情等因素,基層市民往往未有足夠檢查渠道,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機構於2020年起開始進行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為超過700名的市民免費進行包括心臟超聲波及三高等一系列的心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超過四成的基層市民有心臟問題,情況絕對不容忽視。篩查超過700位市民 超過四成人有心臟問題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不同社福機構,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進行了「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活動一共篩查了727位平均年齡為70.5歲市民,當中有超過四成人有心臟問題。以冠心病高危因素「三高」為例,分別有超過2成、3成及4成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問題。超過4成人經心臟超聲波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當中更有16人有中度至嚴重血液返流問題。篩查結束後,有一成多人需要轉介至專科跟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公營醫療不勝負荷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出,不少會員透露覆診及輪候「通波仔」時間遙遙無期,往往病情嚴重時才獲安排手術。據推算,在2030年及2040年,醫管局將有800和960名醫生短缺。醫管局資料亦顯示,21-22年度公立醫院內科床位使用率平均95%,多間醫院超出100%,高峰期伊利沙伯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曾高達146%。因此,機構呼籲政府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可考慮加強公私營協作計劃、基層健康保障等改善醫療服務。內容轉載:meditorial
2
暖心行動助港市民貼地價通波仔
心臟病是香港第三號殺手,當中冠心病最為常見及死亡率亦是最高的。據衛生署資料顯示,2020年有6,561人因心臟病死亡,當中近六成患者死於冠心病。而「通波仔」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手術難度不高,但為何這個病仍奪走如此多患者的性命?現時本港公營醫療體制下,非緊急情況的慢性冠心病患者往往要等候數年才有機會接受治療,但非緊急情況不代表患者沒有生命危險,因為血管即使堵塞七成或以上,都不一定有明顯病徵,而堵塞在動脈內的硬化卻有可能隨時破裂,引致心臟病發,這些是及早治療可避免的生命危險。而私營機構手術費昂貴,一般市民未必能輕易負擔就只能留在公營醫療網苦等。因此「暖心行動」主要在公立與傳統私家醫療體系中,提供多一個選擇,給病人一個盡快做手術的機會。中產基層皆受惠 為心臟病患者帶來希望暖心行動本著「以病人利益為福祉」的精神,令任何市民可盡快解除心臟威脅。香港私家醫院的「通波仔」手術費由港幣10萬至30萬不等,公立醫院收費則約為港幣5萬至8萬。暖心行動以「$88,000全包式套餐」收費,當中已經包括所需耗材、支架、手術室、病床和醫生等收費。計劃至今,暖心行動服務範圍已經擴展至心臟檢查服務「綜合心臟檢查」及「心臟電腦掃瞄檢查」。目前為止,已經為超過二千位心臟病患者進行心臟檢查及通波仔手術。暖心行動向市民保證三大承諾1. 優惠價格・私院服務2. 迅速安排手術3. 專人術後跟進查詢【暖心行動通波仔計劃】:詳情按此無需轉介,所有患者均可參加,患者可致電熱線 9722 0151 免費查詢及預約身體評估。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暖心行動」,希望能夠幫助有心臟病及「通波仔」需要的患者,既能減輕公立醫院壓力,亦為患者提供另一醫療選擇,帶來新生活和新希望。報導來源:AM730
3
【心肌梗塞年輕化,及早檢查醫治;注意控制膽固醇,減心肌梗塞風險】
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世界心臟組織會將每年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根據衛生署公布的數字,在香港每年亦有約八萬人因心血管疾病問題住院,更有近七千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加上心血管問題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病問題實在不容忽視。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心肌梗塞問題有如潛在炸彈,由於心血管阻塞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故如沒有定期檢查,根本不知自己有心血管問題。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近年心肌梗塞問題有年輕化趨勢。有個別患者不足四十歲已面對心肌梗塞威脅。曾醫生指病人的心血管就算已閉塞了七成,只要血液仍可通過,患者亦可能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一旦突發心肌梗塞影響供血,可導致心肌壞死,如未能及時以AED或於黃金3小時內送院救治,隨時可致命。胸口持續劇痛 應立即求助曾醫生指多種問題,包括遺傳、長者、男士都屬心肌梗塞的高危族。此外,吸煙人士、有三高問題、運動不足、肥胖和不健康飲食,尤其經常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會增加心肌梗塞機會。有研究指以心血管約五至六成阻塞人士的猝死風險最高,由於平時沒有症狀,患者病發時突然休克,身旁沒有其他人導致未能及時搶救而失去性命。當心肌梗塞爆發,患者會感強烈胸痛,痛感會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患者並會感覺呼吸困難、暈眩、冒冷汗及作嘔等,就算休息亦無法紓緩,直至失去意識甚至休克。醫生建議本身有心臟病史、膽固醇高及糖尿病患者、吸煙人士及有血壓高問題,宜進行心血管電腦掃描,可準確檢查心血管的潛在問題,以便盡早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如出現心口突然劇痛持續不退,應立即求診或向身邊人求助。注意控制壞膽固醇 減梗塞風險就算已通波仔或搭橋並不代表可一勞永逸,如不加以控制一樣會有復發機會,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臟病復發的機會。曾醫生並指:「曾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病發後可能已有部分心肌壞死,使心臟機能下降,如再病發死亡風險便會提高。」他建議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如有三高問題更要注意控制。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控制目標,一般可接受水平為3.0mmol/L;有吸煙習慣、糖尿病及高血壓問題的患者,壞膽固醇應控制在2.6 mmol/L水平,但曾中風及冠心病的患者,控制目標則要定在1.8 mmol/L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