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術: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

【心有所術: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

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二零二零年心臟病的住院病人出院次數及住院病人死亡人數共約71,300人次,而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 有6,561人。當中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58.8%。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缺乏體能活動 和長期受到壓力及家族成員曾患有心臟病,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冠心病的典型病徵為胸口翳悶,進行運動或體力勞動時心臟會更為不適,亦可能出現心絞痛、冒冷汗及噁心欲嘔等症狀,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心絞痛,有些人可能僅出現氣喘、暈眩或嘔吐等症狀,加上身體比較疲乏,往往誤以為只是感冒或吃錯東西所致,忽略了心臟病的可能性。

曾有一名80歲老翁,因突然出現上吐下瀉而到急診室求診。初時就連醫療團隊都以為是腸胃炎,及後見老翁的精神狀態愈來愈差,非常疲倦卻又難以入睡,經心電圖及血液檢測後才發現是急性心臟病須立刻進行急救,但因已拖延幾小時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及後的康復程度因而未如理想。可見長者的非典型冠心病病徵確實易令人看漏眼。或許你會問心臟病發為何上吐下瀉?皆因病發時身體產生的荷爾蒙有機會影響全身,導致出現與心臟病無關的症狀。

一旦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年紀老邁或身體虛弱的長者可採用藥物治療。阿士匹靈或會導致長者胃出血或胃潰瘍,可改為選用氯吡格雷一類的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並無前述的副作用,適合長者長期服食,可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等。而接受過「通波仔」手術的患者一般亦會服用氯吡格雷,以防止病情復發。為預防冠心病長者應維持適當運動量,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便較容易察覺運動時身體上的變化,以便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

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二零二零年心臟病的住院病人出院次數及住院病人死亡人數共約71,300人次,而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 有6,561人。當中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58.8%。

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缺乏體能活動 和長期受到壓力及家族成員曾患有心臟病,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冠心病的典型病徵為胸口翳悶,進行運動或體力勞動時心臟會更為不適,亦可能出現心絞痛、冒冷汗及噁心欲嘔等症狀,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心絞痛,有些人可能僅出現氣喘、暈眩或嘔吐等症狀,加上身體比較疲乏,往往誤以為只是感冒或吃錯東西所致,忽略了心臟病的可能性。

曾有一名80歲老翁,因突然出現上吐下瀉而到急診室求診。初時就連醫療團隊都以為是腸胃炎,及後見老翁的精神狀態愈來愈差,非常疲倦卻又難以入睡,經心電圖及血液檢測後才發現是急性心臟病須立刻進行急救,但因已拖延幾小時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及後的康復程度因而未如理想。可見長者的非典型冠心病病徵確實易令人看漏眼。或許你會問心臟病發為何上吐下瀉?皆因病發時身體產生的荷爾蒙有機會影響全身,導致出現與心臟病無關的症狀。

一旦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年紀老邁或身體虛弱的長者可採用藥物治療。阿士匹靈或會導致長者胃出血或胃潰瘍,可改為選用氯吡格雷一類的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並無前述的副作用,適合長者長期服食,可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等。而接受過「通波仔」手術的患者一般亦會服用氯吡格雷,以防止病情復發。為預防冠心病長者應維持適當運動量,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便較容易察覺運動時身體上的變化,以便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分享
0
疫情下心臟科輪候再延長 醫療機構推社區篩查計劃助基層防患未然
公立醫院自2020年起,因應疫情暫停非緊急手術服務,心臟專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長達一年以上,有心臟問題的病人或許無法及時就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有醫療機構有意在公私營醫療之間扮演中間角色,兩年前已推出的「通波仔手術計劃」手術予有需要的病人,並推出社區篩查計劃,有見疫情持續,該機構計劃在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計約700人受惠。醫療劵無法完全減輕基層長者負擔今年72歲的譚女士,在公屋居住,曾有過家族病史,母親因心臟病去世。自身亦經常有心臟不適、容易氣喘和疲勞等問題,但因以往經歷過在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又無法負擔得起私營機構的醫療費用,遲遲沒有到醫院進行檢查。問到為何沒有使用政府醫療劵減輕部分醫療負擔,譚女士坦言日常需要用到醫療劵的情況有很多,如看牙科、中醫等,當中需要支付的費用並不少,根本沒能剩下多少額度能支付心臟檢查的開支。正好在今年遇上一個計劃在她家附近開設社區中心,便參與了社區篩查計劃。經專科診斷後發現她患有尖瓣逆流、高膽固醇等疾病,現時經中心轉介到公立醫院專科門診排期,但輪候時間仍需等到2024年。為減輕病人及公營機構壓力在本港致命疾病中,心臟病排行第三位。根據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統計自疫情起,每年因心臟病的死亡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人數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自2020年2月聯同嘉諾撒醫院發起,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快捷,優惠價的「通波仔」手術,希望能縮短疫情下病人輪候公立醫院的時間,計劃目前共逾2,000位患者受患。同年11月服務正式恆常化,展開第二階段,推出免費社區篩查計劃,包括心臟超聲波,找出隱形患者,提供康復支援。社區篩查計劃明年增至6次 找出心臟病隱形患者有見疫情持續,今年5月更拓展檢查覆蓋範圍,推出涵蓋心臟、腦血管預防中風檢查計劃,務求讓各階層市民均可受惠,盡早獲得醫治。預計第三階段於2023年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一年進行6次社區篩查,預料到時約700人受惠。公院輪候時間過長 小病拖成大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暨心臟專科曾子欣醫生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輪侯時間過長,心臟病患者容易小病拖成大病,「原本只要食藥就解決到嘅問題,變到要做手術先解決到。」他希望有關計劃能給予市民多個選擇,同時減輕公營醫療和病人的負擔他。他以行車隧道作比喻,「公立醫院似紅遂,價錢便宜,但因服務人士眾多,輪候時間需時;私院則如西遂,價錢較貴,但輪候時間較快,而我哋嘅『通波仔手術計劃』則如東遂。」他認為介乎於兩者之間,比公立醫院輪候時間快,價錢卻比私立醫院便宜。社協呼籲加強公私營合作走入社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總幹事連瑋翹認為,「通波仔手術計劃」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走入社區,直接為有需要病人提供轉介服務,有助於紓緩公營醫療壓力,但若果要根治香港的醫療問題,應要從兩大問題著手。他指出,第一是人口老化問題。香港長者人數每年增加五、六萬人,一名長者有機會身兼多種疾病,「一個長者同時睇緊七科、八科專科都並唔罕見,而當一個病人唔喺睇緊一個醫生,而係睇緊六、七個醫生嘅時候,醫療需求其實喺非常之大。」第二,是長者對預防疾病和健康意識貧乏。連瑋翹表示,在推行長者預防疾病時遇上很多問題,「因為基層長者大多嘅健康素養較低,進行檢查嘅動機亦相對低。另外,因社區預防風氣唔盛行,長者有時未必有病,但係想預早檢查,都搵唔到有相應服務。」他認為,加強公私營協作是較可行的方式推行基層長者醫療預防等措施,能有助於整個醫療制度的持續性。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呼籲社區各界與他們一同關注心臟病患,承諾未來服務將會繼續拓展,希望將來可以提供到更多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手術以「優惠價」給有需要的病患。內容轉載:香港01
1
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
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左起)連瑋翹、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林逸賢及曾子欣。本港心臟病患者逐年遞增,公營醫療系統中,無論新症輪候時間、檢查輪候時間還是等待手術治療的時間都愈來愈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暖心行動」將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恆常化,希望幫助基層市民及早發現心臟問題,避免急性發作始治療。自疫情起,本港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數字有所上升,2021年達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部分原因是集中資源抗疫,影響部分公院的非緊急服務,病人覆診也可能延期。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表示,「雖然半緊急新症可於4至7周內見到醫生,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長達142星期,情況並不理想。主流醫學講求『治未病』,當出現風險因素就應該要處理。輪候時間長或令病情惡化,甚至變急症入院,即本來可用藥控病變成要手術治療,對醫院和病人都不是好事。」篩查活動恆常化暖心行動在疫情初期展開,希望幫助分流公院患者,可及早接受心臟電腦掃描及「通波仔」治療,紓緩公院壓力及收窄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來年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將恆常化,計劃舉行6次篩查活動,預計約700名長者受惠,長者及家有長者人士不妨留意。檢查項目包括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空腹血糖、空腹膽固醇、血壓及蛋白尿等。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形容,參加活動等於免費看了一次醫生,並可及早了解心臟問題;呼籲更多社區組織響應,合作舉行篩查活動,讓基層受惠。轉介97名較嚴重患者林逸賢總結過往社區免費心臟篩查結果,727名接受篩查的人士,平均年齡為70.5歲,幾乎沒有人可避免「三高」,24%人有高血壓、35%人有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亦有41%,增加冠心病風險,「檢查亦找出17人患有心房顫動,他們比一般人較易中風,可使用薄血藥作預防;193人驗出高尿蛋白,要留意腎臟健康。此外,多達300人有心臟瓣膜問題,大部分屬輕微血液反流,惟長遠可引致心臟衰竭,可考慮微創手術處理避免惡化。」篩查活動最後為97名有較嚴重心臟問題而不自知的患者發出轉介信,到政府或其他私營醫療專科跟進。其中一位是72歲的譚女士,間中感胸口不適,於是參加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合作的心臟篩查活動,結果發現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免費篩查 及早發現心臟病便攜式心臟超聲波儀器可助快速完成心臟疾病篩查。加強基層健康教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希望政府審視公營醫療系統問題對症下藥,「現時醫療資源已經不足,而香港有人口老化趨勢,將來醫療需求增加,需要增撥更多資源,減低輪候時間,病向淺中醫也有助減低日後醫療需求。另應加強推行公私營協作,例如擴闊涵蓋範圍至通波仔等心臟手術;加強基層醫療與健康教育,讓大眾包括長者認識更多疾病預防知識,養成恆常檢查的習慣。」內容轉載:AM730
2
【心肌梗塞年輕化,及早檢查醫治;注意控制膽固醇,減心肌梗塞風險】
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世界心臟組織會將每年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根據衛生署公布的數字,在香港每年亦有約八萬人因心血管疾病問題住院,更有近七千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加上心血管問題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病問題實在不容忽視。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心肌梗塞問題有如潛在炸彈,由於心血管阻塞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故如沒有定期檢查,根本不知自己有心血管問題。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近年心肌梗塞問題有年輕化趨勢。有個別患者不足四十歲已面對心肌梗塞威脅。曾醫生指病人的心血管就算已閉塞了七成,只要血液仍可通過,患者亦可能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一旦突發心肌梗塞影響供血,可導致心肌壞死,如未能及時以AED或於黃金3小時內送院救治,隨時可致命。胸口持續劇痛 應立即求助曾醫生指多種問題,包括遺傳、長者、男士都屬心肌梗塞的高危族。此外,吸煙人士、有三高問題、運動不足、肥胖和不健康飲食,尤其經常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會增加心肌梗塞機會。有研究指以心血管約五至六成阻塞人士的猝死風險最高,由於平時沒有症狀,患者病發時突然休克,身旁沒有其他人導致未能及時搶救而失去性命。當心肌梗塞爆發,患者會感強烈胸痛,痛感會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患者並會感覺呼吸困難、暈眩、冒冷汗及作嘔等,就算休息亦無法紓緩,直至失去意識甚至休克。醫生建議本身有心臟病史、膽固醇高及糖尿病患者、吸煙人士及有血壓高問題,宜進行心血管電腦掃描,可準確檢查心血管的潛在問題,以便盡早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如出現心口突然劇痛持續不退,應立即求診或向身邊人求助。注意控制壞膽固醇 減梗塞風險就算已通波仔或搭橋並不代表可一勞永逸,如不加以控制一樣會有復發機會,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臟病復發的機會。曾醫生並指:「曾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病發後可能已有部分心肌壞死,使心臟機能下降,如再病發死亡風險便會提高。」他建議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如有三高問題更要注意控制。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控制目標,一般可接受水平為3.0mmol/L;有吸煙習慣、糖尿病及高血壓問題的患者,壞膽固醇應控制在2.6 mmol/L水平,但曾中風及冠心病的患者,控制目標則要定在1.8 mmol/L水平。
3
急性胸痛評估-拆心臟病計時炸彈
自2020年11月開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幫助冠心病患者以相宜價錢做「通波仔」手術,目前已有555位患者受惠。中心將加入一站式急性胸痛評估服務,同時得到大鴻輝慈善基金資助,患者真正能夠以公院的預估費用做手術,並進一步紓緩公營醫療的壓力。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資深心臟科護士陳文偉表示,疫情下公院「爆煲」,非緊急手術暫停,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堵塞猶如「計時炸彈」,隨時因血管嚴重堵塞而心肌梗塞,由非緊急演變成緊急個案,「目前救護車及急症室服務有可能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延緩及時治療的時機,手術因而變得複雜,患者承受更大的風險,甚至猝死。早前就有一個個案,他有胸口不適徵狀,檢查後發現心臟血管有多處堵塞,最後通波仔時要植入多達9個支架,若沒有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延遲治療效果較差於2020年初,本地已有研究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由出現病徵至接觸到醫護人員的時間,疫情出現前主要為少於1小時及1至3小時,疫情出現後則明顯延長至3至6小時及6至12小時為主。臨床結果亦發現,疫情後組別患者較多出現處理手法較複雜,或臨床結果較差,包括院內死亡、心因性休克、持續心室性心搏過速或心室纖維性顫動,以及要使用心臟機械輔助的情況。評估檢查手術一條龍為進一步紓緩公營醫療的壓力,嘉諾撒醫院門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於尖沙咀及中環的社區門診,將提供一站式急性胸痛評估服務。陳文偉指,受胸痛困擾的人士,可致電24小時熱線9722 0151,心臟科專科護士將作電話初步評估,有需要便會盡快安排見醫生和作相關檢查,如靜態或動態心電圖、超聲波、心臟酵素、心血管電腦掃描等。「如情況嚴重,將盡快安排患者到醫院接受緊急手術。曾試過最快的個案是早上見醫生,下午做手術,只要人手和手術室安排得到,都會盡早為患者處理。」真正公院價由於「嘉家護心2022」得到資助,合資格患者只需支付公營醫院的預估費用做通波仔手術。而醫院和醫生則以成本價和優惠價收費,當中的差額由大鴻輝基金負責。嘉諾撒醫院總經理許小虎博士指,「計劃將於4月開始接受申請和評估,目標資助人數為100人,估計每個個案補貼約二至三萬港元。視乎疫情發展和計劃成效,將來或繼續資助。」資助對象方面,無論是現時因疫情而延後通波仔的公院病人、經過醫生評估適合通波仔的病人,以及經過上述胸痛評估需要通波仔的病人,都適合申請。內容轉載: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