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危機|港男心口不適檢查 揭血管塞「通波仔」救命「以為算年輕冇諗到咁快到我」

心臟危機|港男心口不適檢查 揭血管塞「通波仔」救命「以為算年輕冇諗到咁快到我」 | Hong Kong Asia Heart Centre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惟心臟病病發前,大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病發前仍不知患病。50歲Benson大約10年前患上三高,加上父親因心肌破裂不幸離世,故一直關注心臟健康問題。惟他近數月經常心口不適,今年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常,獲轉介到公院診症,排期卻需要等到明年;再經公司醫生檢查,方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皆出現不同程度阻塞,其中一條更達99%。最終他透過「暖心行動」,快速完成診斷及「通波仔」手術。作為家庭支柱,Benson坦言當時幾乎命懸一線,幸獲相關計劃幫助救回一命,方令家庭免於不幸。

心口不適求醫 揭血管阻塞達99%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年推出「暖心行動」計劃,為心臟病患者提供檢查、治療、康復及社區支援,如今已幫助數千人進行「通波仔」手術。Benson日前接受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邀請,分享自身經歷。他指自己任職銀行業,約10年前患上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多年來一直於公立醫院普通科複診;近兩年他開始出現咳嗽問題,惟多次求醫仍未根治。

今年6、7月他出現胸腔不適,結果在恆常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樣,最終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由於屬「非緊急情況」,故需要排到2024年1月才可看症。至9月Benson仍感不適,最終經公司醫生安排於10月檢查,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出現不同程度阻塞。

憂慮病情的Benson在他人推薦下聯絡「暖心行動」計劃,同月獲安排診症兼完成「通波仔」手術。醫生術後表示,Benson其中一條血管阻塞高達99%,另外兩條亦分別有中等及輕微阻塞,情況危急,遂於數日內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暖心行動」計劃救一命

Benson透露,其父生前亦患有高血壓,一直定時服藥並進行檢查、平日無任何不適症狀;惟某日突然不適送院,始揭心肌破裂,經搶救後最終不治。此後他亦加倍留意心臟健康問題,平日三高問題亦控制良好、體檢數字素來不差,加上認為自己尚算年輕,直言:「冇諗到咁快到我。」

他續指,自己已婚多年,女兒如今僅約7、8歲,確診後擔心自己出事,家人不知何去何從。而公立醫院除了等候時間極長外,手術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疑亦是一大負擔;幸而透過「暖心行動」,可以用最快速度、最實惠價格完成手術,坦言計劃 「救我哋全家」。

心臟死亡達10年高位 患者漸趨年輕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屬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而本港過去數年,心臟病死亡率亦一直上升,至今已達10年來高位。而全港約44.9%屬心臟病高危者、15至84歲人口中,分別有51.9%人患高膽固醇、29.5%人患高血壓。

此外,心臟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本港15歲以上人口(約672.8 萬人)中,約1.6%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心臟病患病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曾醫生強調,患上冠心病可誘發以下5大併發症,及時「通波仔」可有助減低急性病發作及死亡風險:

專科醫生:心電圖難測心臟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以往年輕人病情一般較輕,但近年他們的血管病變問題已不如從前簡單。2020年初至今年9月經「暖心行動」進行「通波仔」手術的1,000宗個案中,71%患者年齡介乎61至80歲,而男女比例約2.5(男): 1(女),當中年齡最小僅31歲;而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心臟多條血管出現阻塞,其中約21.5%患者甚至需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最壞情況有病人需安裝8個支架。

林醫生坦言,心臟病大多數到發病前都未必有任何徵兆,部分需進行「通波仔」手術患者被轉介至「暖心行動」時,亦不知自己出現心臟問題。他強調,不少人身體檢查時亦會進行心電圖測試,惟一般穩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並無異常,需進行電腦掃描(CT)才可查出異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逾40歲人士心臟已經「與出廠時不同」,需定期進行電腦掃描,假如出現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因素,應及時求醫控制。

生銅飲食恐增患病風險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表示,不少年輕人喜愛食零食,長期攝取高鹽分及油炸食物、捱夜等,導致出現肥胖問題,恐成心臟病年輕化成因之一。

除此之外,近年不少年輕人以「生酮飲食」減肥,惟過度進食高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亦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誘發心臟病問題,建議有上述習慣人士亦應要定期進行電腦掃描(CT),以確實心血管健康。

公私院醫療失衡 「暖心行動」提供及時治療 

「暖心行動」由2000年起成立,截至今年9月,已幫助數千人有需要患者。香港亞州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計劃目的為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以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導致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參與計劃人士只需持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行動」提供快速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手術、術後免費門診及轉介至醫管局複診一條龍跟進服務,並提供相對實惠的心臟檢查及「通波仔」價格:

暖心價「通波仔」

$88,000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價心臟檢查

以$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盼公私營醫院進一步協作 加強長者健康認知

心臟病患者大多數為長者,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及林逸賢醫生表示,不少長者及社會甚層人士健康意識較薄弱,平日為生計亦難以抽出時間求醫檢查,因此不少人都會忍受身體不適,直到情況惡化到難以忍受才求醫。不少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而且公院病人太多,即使複診亦難以頻密監察;加上排期困難,或令長者卻步,導致部分人病情未經發現便已迅速惡化。

「暖心行動」自成立至今,每年都會聯合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目前已有1,061長者接受免費心臟檢查等篩查服務。其中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222人被驗出高尿蛋白或有腎臟問題;另有132人於未知情況下患上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獲開出轉介信,交由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

李姑娘坦言,政府今年於施政報告中力推大灣區醫療,盼可將其融入香港醫療架構,惟計劃內容未必有效鼓勵長者及早發現、治療疾病,盼公私營醫院應更進一步協作,加強長者健康及認知,輕減醫療系統壓力。

 
資料來源:晴報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惟心臟病病發前,大多無明顯症狀,不少患者病發前仍不知患病。50歲Benson大約10年前患上三高,加上父親因心肌破裂不幸離世,故一直關注心臟健康問題。惟他近數月經常心口不適,今年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常,獲轉介到公院診症,排期卻需要等到明年;再經公司醫生檢查,方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皆出現不同程度阻塞,其中一條更達99%。最終他透過「暖心行動」,快速完成診斷及「通波仔」手術。作為家庭支柱,Benson坦言當時幾乎命懸一線,幸獲相關計劃幫助救回一命,方令家庭免於不幸。

心口不適求醫 揭血管阻塞達99%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年推出「暖心行動」計劃,為心臟病患者提供檢查、治療、康復及社區支援,如今已幫助數千人進行「通波仔」手術。Benson日前接受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邀請,分享自身經歷。他指自己任職銀行業,約10年前患上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多年來一直於公立醫院普通科複診;近兩年他開始出現咳嗽問題,惟多次求醫仍未根治。

今年6、7月他出現胸腔不適,結果在恆常身體檢查時發現心電圖出現異樣,最終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由於屬「非緊急情況」,故需要排到2024年1月才可看症。至9月Benson仍感不適,最終經公司醫生安排於10月檢查,發現心臟3條主要血管出現不同程度阻塞。

憂慮病情的Benson在他人推薦下聯絡「暖心行動」計劃,同月獲安排診症兼完成「通波仔」手術。醫生術後表示,Benson其中一條血管阻塞高達99%,另外兩條亦分別有中等及輕微阻塞,情況危急,遂於數日內立即安排手術治療,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暖心行動」計劃救一命

Benson透露,其父生前亦患有高血壓,一直定時服藥並進行檢查、平日無任何不適症狀;惟某日突然不適送院,始揭心肌破裂,經搶救後最終不治。此後他亦加倍留意心臟健康問題,平日三高問題亦控制良好、體檢數字素來不差,加上認為自己尚算年輕,直言:「冇諗到咁快到我。」

他續指,自己已婚多年,女兒如今僅約7、8歲,確診後擔心自己出事,家人不知何去何從。而公立醫院除了等候時間極長外,手術費用對普通家庭而言,無疑亦是一大負擔;幸而透過「暖心行動」,可以用最快速度、最實惠價格完成手術,坦言計劃 「救我哋全家」。

心臟死亡達10年高位 患者漸趨年輕化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高血壓及高膽固醇屬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而本港過去數年,心臟病死亡率亦一直上升,至今已達10年來高位。而全港約44.9%屬心臟病高危者、15至84歲人口中,分別有51.9%人患高膽固醇、29.5%人患高血壓。

此外,心臟病亦有年輕化趨勢,本港15歲以上人口(約672.8 萬人)中,約1.6%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心臟病患病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遞增,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曾醫生強調,患上冠心病可誘發以下5大併發症,及時「通波仔」可有助減低急性病發作及死亡風險:

專科醫生:心電圖難測心臟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以往年輕人病情一般較輕,但近年他們的血管病變問題已不如從前簡單。2020年初至今年9月經「暖心行動」進行「通波仔」手術的1,000宗個案中,71%患者年齡介乎61至80歲,而男女比例約2.5(男): 1(女),當中年齡最小僅31歲;而個案中大部分病人心臟多條血管出現阻塞,其中約21.5%患者甚至需安裝4個或以上支架,最壞情況有病人需安裝8個支架。

林醫生坦言,心臟病大多數到發病前都未必有任何徵兆,部分需進行「通波仔」手術患者被轉介至「暖心行動」時,亦不知自己出現心臟問題。他強調,不少人身體檢查時亦會進行心電圖測試,惟一般穩定心臟病患者的心電圖並無異常,需進行電腦掃描(CT)才可查出異樣;加上隨著年齡增長,逾40歲人士心臟已經「與出廠時不同」,需定期進行電腦掃描,假如出現血壓高、血脂高的初期因素,應及時求醫控制。

生銅飲食恐增患病風險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表示,不少年輕人喜愛食零食,長期攝取高鹽分及油炸食物、捱夜等,導致出現肥胖問題,恐成心臟病年輕化成因之一。

除此之外,近年不少年輕人以「生酮飲食」減肥,惟過度進食高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亦可能會導致血管阻塞,誘發心臟病問題,建議有上述習慣人士亦應要定期進行電腦掃描(CT),以確實心血管健康。

公私院醫療失衡 「暖心行動」提供及時治療 

「暖心行動」由2000年起成立,截至今年9月,已幫助數千人有需要患者。香港亞州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計劃目的為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以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導致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參與計劃人士只需持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行動」提供快速問診諮詢、專車接送入院、手術、術後免費門診及轉介至醫管局複診一條龍跟進服務,並提供相對實惠的心臟檢查及「通波仔」價格:

暖心價「通波仔」

$88,000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價心臟檢查

以$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盼公私營醫院進一步協作 加強長者健康認知

心臟病患者大多數為長者,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及林逸賢醫生表示,不少長者及社會甚層人士健康意識較薄弱,平日為生計亦難以抽出時間求醫檢查,因此不少人都會忍受身體不適,直到情況惡化到難以忍受才求醫。不少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而且公院病人太多,即使複診亦難以頻密監察;加上排期困難,或令長者卻步,導致部分人病情未經發現便已迅速惡化。

「暖心行動」自成立至今,每年都會聯合多個社會福利機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目前已有1,061長者接受免費心臟檢查等篩查服務。其中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222人被驗出高尿蛋白或有腎臟問題;另有132人於未知情況下患上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獲開出轉介信,交由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

李姑娘坦言,政府今年於施政報告中力推大灣區醫療,盼可將其融入香港醫療架構,惟計劃內容未必有效鼓勵長者及早發現、治療疾病,盼公私營醫院應更進一步協作,加強長者健康及認知,輕減醫療系統壓力。

 
資料來源:晴報

Share
1
疫境救命「暖心價」助患者免輪候「通波仔」
香港人口稠密、公立醫院供應持續緊張,加上疫情帶來的負擔,令醫療系統百上加斤,很多患者因而錯失了黃金的治療時間。公立醫院供應持續緊張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字,2020年有超過6,500人死於心臟病,其中超過六成死於冠心病,佔比例最多。而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缺乏運動、肥胖及體型過重、高膽固醇、營養不良及酗酒等人士,屬高危一族,絕對不容輕視。-Advertisement-Skip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由檢查、診斷到治療提供一站式服務,務求為市民的心臟健康盡心盡力。有見及此,面對著香港第三號殺手「心臟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暖心行動】,目標是以相宜的價格及較短的輪候時間為病人進行「通波仔」手術。中心希望透過【暖心行動】舒緩病人的經濟壓力及減低因延遲手術帶來的風險。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可提供心臟健康檢查服務和各類心臟介入診斷及治療,亦有24小時緊急治療服務。由2020至今,已有超過700人透過【暖心行動】接受「通波仔」手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希望能夠為社區作出貢獻,繼續為更多心臟病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以舒緩醫療系統的壓力,為市民提供另一種醫療選擇,帶來新生活和新希望。「暖心行動」不設名額限制,有需要市民可致電中心熱線97220151查詢或瀏覽www.hongkongahc.com/zh/heartwarming-initiative/了解更多。內容轉載:香港01
2
【心肌梗塞年輕化,及早檢查醫治;注意控制膽固醇,減心肌梗塞風險】
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世界心臟組織會將每年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根據衛生署公布的數字,在香港每年亦有約八萬人因心血管疾病問題住院,更有近七千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加上心血管問題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病問題實在不容忽視。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心肌梗塞問題有如潛在炸彈,由於心血管阻塞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故如沒有定期檢查,根本不知自己有心血管問題。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近年心肌梗塞問題有年輕化趨勢。有個別患者不足四十歲已面對心肌梗塞威脅。曾醫生指病人的心血管就算已閉塞了七成,只要血液仍可通過,患者亦可能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一旦突發心肌梗塞影響供血,可導致心肌壞死,如未能及時以AED或於黃金3小時內送院救治,隨時可致命。胸口持續劇痛 應立即求助曾醫生指多種問題,包括遺傳、長者、男士都屬心肌梗塞的高危族。此外,吸煙人士、有三高問題、運動不足、肥胖和不健康飲食,尤其經常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會增加心肌梗塞機會。有研究指以心血管約五至六成阻塞人士的猝死風險最高,由於平時沒有症狀,患者病發時突然休克,身旁沒有其他人導致未能及時搶救而失去性命。當心肌梗塞爆發,患者會感強烈胸痛,痛感會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患者並會感覺呼吸困難、暈眩、冒冷汗及作嘔等,就算休息亦無法紓緩,直至失去意識甚至休克。醫生建議本身有心臟病史、膽固醇高及糖尿病患者、吸煙人士及有血壓高問題,宜進行心血管電腦掃描,可準確檢查心血管的潛在問題,以便盡早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如出現心口突然劇痛持續不退,應立即求診或向身邊人求助。注意控制壞膽固醇 減梗塞風險就算已通波仔或搭橋並不代表可一勞永逸,如不加以控制一樣會有復發機會,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臟病復發的機會。曾醫生並指:「曾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病發後可能已有部分心肌壞死,使心臟機能下降,如再病發死亡風險便會提高。」他建議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如有三高問題更要注意控制。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控制目標,一般可接受水平為3.0mmol/L;有吸煙習慣、糖尿病及高血壓問題的患者,壞膽固醇應控制在2.6 mmol/L水平,但曾中風及冠心病的患者,控制目標則要定在1.8 mmol/L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