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年輕化,及早檢查醫治;注意控制膽固醇,減心肌梗塞風險】

【心肌梗塞年輕化,及早檢查醫治;注意控制膽固醇,減心肌梗塞風險】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世界心臟組織會將每年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根據衛生署公布的數字,在香港每年亦有約八萬人因心血管疾病問題住院,更有近七千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加上心血管問題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病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心肌梗塞問題有如潛在炸彈,由於心血管阻塞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故如沒有定期檢查,根本不知自己有心血管問題。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近年心肌梗塞問題有年輕化趨勢。有個別患者不足四十歲已面對心肌梗塞威脅。曾醫生指病人的心血管就算已閉塞了七成,只要血液仍可通過,患者亦可能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一旦突發心肌梗塞影響供血,可導致心肌壞死,如未能及時以AED或於黃金3小時內送院救治,隨時可致命。

胸口持續劇痛 應立即求助
曾醫生指多種問題,包括遺傳、長者、男士都屬心肌梗塞的高危族。此外,吸煙人士、有三高問題、運動不足、肥胖和不健康飲食,尤其經常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會增加心肌梗塞機會。有研究指以心血管約五至六成阻塞人士的猝死風險最高,由於平時沒有症狀,患者病發時突然休克,身旁沒有其他人導致未能及時搶救而失去性命。當心肌梗塞爆發,患者會感強烈胸痛,痛感會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患者並會感覺呼吸困難、暈眩、冒冷汗及作嘔等,就算休息亦無法紓緩,直至失去意識甚至休克。

醫生建議本身有心臟病史、膽固醇高及糖尿病患者、吸煙人士及有血壓高問題,宜進行心血管電腦掃描,可準確檢查心血管的潛在問題,以便盡早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如出現心口突然劇痛持續不退,應立即求診或向身邊人求助。 

注意控制壞膽固醇 減梗塞風險
就算已通波仔或搭橋並不代表可一勞永逸,如不加以控制一樣會有復發機會,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臟病復發的機會。曾醫生並指:「曾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病發後可能已有部分心肌壞死,使心臟機能下降,如再病發死亡風險便會提高。」他建議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如有三高問題更要注意控制。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控制目標,一般可接受水平為3.0mmol/L;有吸煙習慣、糖尿病及高血壓問題的患者,壞膽固醇應控制在2.6 mmol/L水平,但曾中風及冠心病的患者,控制目標則要定在1.8 mmol/L水平。
為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性,世界心臟組織會將每年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根據衛生署公布的數字,在香港每年亦有約八萬人因心血管疾病問題住院,更有近七千人因心臟疾病死亡,加上心血管問題有年輕化趨勢,心臟病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心肌梗塞問題有如潛在炸彈,由於心血管阻塞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故如沒有定期檢查,根本不知自己有心血管問題。加上都市人生活壓力大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近年心肌梗塞問題有年輕化趨勢。有個別患者不足四十歲已面對心肌梗塞威脅。曾醫生指病人的心血管就算已閉塞了七成,只要血液仍可通過,患者亦可能不會有任何不適症狀,一旦突發心肌梗塞影響供血,可導致心肌壞死,如未能及時以AED或於黃金3小時內送院救治,隨時可致命。

胸口持續劇痛 應立即求助
曾醫生指多種問題,包括遺傳、長者、男士都屬心肌梗塞的高危族。此外,吸煙人士、有三高問題、運動不足、肥胖和不健康飲食,尤其經常進食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都會增加心肌梗塞機會。有研究指以心血管約五至六成阻塞人士的猝死風險最高,由於平時沒有症狀,患者病發時突然休克,身旁沒有其他人導致未能及時搶救而失去性命。當心肌梗塞爆發,患者會感強烈胸痛,痛感會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患者並會感覺呼吸困難、暈眩、冒冷汗及作嘔等,就算休息亦無法紓緩,直至失去意識甚至休克。

醫生建議本身有心臟病史、膽固醇高及糖尿病患者、吸煙人士及有血壓高問題,宜進行心血管電腦掃描,可準確檢查心血管的潛在問題,以便盡早接受「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如出現心口突然劇痛持續不退,應立即求診或向身邊人求助。 

注意控制壞膽固醇 減梗塞風險
就算已通波仔或搭橋並不代表可一勞永逸,如不加以控制一樣會有復發機會,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助減低心臟病復發的機會。曾醫生並指:「曾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因病發後可能已有部分心肌壞死,使心臟機能下降,如再病發死亡風險便會提高。」他建議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如有三高問題更要注意控制。正常人的壞膽固醇控制目標,一般可接受水平為3.0mmol/L;有吸煙習慣、糖尿病及高血壓問題的患者,壞膽固醇應控制在2.6 mmol/L水平,但曾中風及冠心病的患者,控制目標則要定在1.8 mmol/L水平。
分享
3
長者氣喘非等閒事 心瓣「活門」退化可致心衰竭
心瓣好比一道活門,當血液流動時,活門會一開一合,讓血液向同一方向前進。可是,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表示:「這扇門每日要開合10萬次,總有退化的一日。」他續指,當活門一壞,便會令血液倒流,心臟為了彌補這個問題,便需更大力泵血,長遠會造成心臟漲大,甚至心臟衰竭,無法逆轉。篩查:每8個長者 有1個心瓣有嚴重問題心瓣出現問題,平常可能只會出現氣喘,表面十分健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早前開展「暖心行動」,包括在社區免費為長者進行心臟病篩查,發現接近12.5%長者有心瓣問題,患者介乎70至90多歲,即每8個長者就有1個心瓣有嚴重毛病。林醫生提醒,心瓣問題還可引致心律不正、心跳紊亂、心慌慌等,而心律不正更可能會隨時引起中風,「若心臟開始衰竭,則會容易疲累,手腳凍、腳腫等。」 若為早期衰竭,大部分患者治療後,心臟功能可回復從前。然而,不少長者一聽到心臟手術,就想到開胸手術,避之則吉。林醫生指出,的確,傳統要修復心瓣為開胸手術,首先要鋸開胸骨,讓外科醫生看到整顆心臟;繼而用藥暫停心臟功能,並接駁人工心肺機。手術創傷相當大,若順利康復,患者仍需約兩星期才可出院。約八成患者微創手術後一日出院近十年,本港引進了微創心瓣修補手術。林醫生指出,大部分患者的心瓣「拍唔埋」、「拍過龍」或中間有空隙,較新的微創手術由大腿引入導管至心臟,以類似「釘書機」的夾子夾著鬆脫的心瓣,使其緊閉,有助恢復心臟的正常血液流動,「手術傷口細小,約八成患者術後只需一日便可出院。」除了長者,年輕人亦有機會受心瓣問題困擾。一位年僅20多歲的先天性心臟病女患者外表與正常人無異,但因心瓣問題令血液倒流,經常出現血壓低和頭暈問題,更常常擔心「暈咗醒唔返」。正值花樣年華的她難以接受傳統開胸手術,擔心留下長長的疤痕,最終決定進行微創修補手術,盡早解決問題。林醫生最後提醒,心瓣問題有多種不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內容轉載: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