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護心師:心口痛就要通波仔?通完再通有風險?】

【健康護心師:心口痛就要通波仔?通完再通有風險?】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成日聽人講「通波仔」,到底手術風險大唔大?
咩情況先要做?全新環節「健康護心師」將會同大家講解香港人常見心臟健康問題,
今集Caca林伽遙邀請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同大家傾下「通波仔」原理同程序,教你點樣護理心臟。立即去片,做你自己嘅「健康護心師」!

「健康護心師」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全力支持
如有任何關於阿斯利康產品的疑問,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資訊來源:新城資訊台
成日聽人講「通波仔」,到底手術風險大唔大?
咩情況先要做?全新環節「健康護心師」將會同大家講解香港人常見心臟健康問題,
今集Caca林伽遙邀請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同大家傾下「通波仔」原理同程序,教你點樣護理心臟。立即去片,做你自己嘅「健康護心師」!

「健康護心師」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全力支持
如有任何關於阿斯利康產品的疑問,請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資訊來源:新城資訊台
分享
0
冠心病診斷也能個人化 更準更細緻洞悉血管閉塞
減顯影劑紓緩腎臟負擔心臟電腦掃描是一種非入侵性、利用X光取得心臟清晰圖像的檢查,主要用於檢測冠狀動脈是否狹窄。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指出,這種診斷技術近十多年日趨成熟,其中名為「雙源電腦掃描」的技術,在旋轉速度及掃描速度上均能提供更細緻及準確的圖像,達至精準的醫學診斷。曾醫生指出,這種新型技術最大好處是使用顯影劑的份量相對較少,適合腎臟功能較差的病人:「由於顯影劑是流動性較低的液體,並且需要經過腎臟過濾,如果腎臟功能欠佳,或會增加其負擔。傳統電腦掃描技術一般需要用到大約100cc顯影劑,現時新型技術則只需要30至40 cc,減少超過一半,相對適合這班本身腎功能較差的患者。」減7成輻射按體格調節此外,雙源電腦掃描技術的另一好處是輻射劑量較低,並可因應患者的身型調節X光的強度。曾醫生舉例,身形較為龐大的人士需要的X光量相對較大,惟現時這種技術具備最新球管及錫濾光板技術,能消除多餘沒有成像功能的輻射,比起傳統電腦掃描減少70%輻射份量。他補充,不論是小孩或老人、肥胖或瘦削,也能因應他們的體格控制X光量,做到個人化的診斷效果。以往,即使接受過普通的電腦掃描,也難以百分百評估到患者血管栓塞的具體情況,以及需要使用多少支架進行通波仔手術。曾醫生指出,雙源電腦掃描的解析度高,能夠看到最微細的心血管病變,準確地評估血管栓塞的情況,有助全盤掌握通波仔手術的方案,減低患者術前的疑慮。曾醫生提醒高危人士,一旦出現心口翳悶及容易氣喘,便應及早接受檢查。至於冠心病的診斷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患者應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選擇最合適的診斷方案。內容轉載:晴報
【通波仔 | 心臟病患者公立醫院輪候長達96星期!推貼地價私院通波仔手術 + 免費長者心臟篩查】
在香港,心臟病是三號殺手,當中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此病可以從多方面因素引致,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高危因素,有時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病發後猝死,死亡率已達10年來的高位!可是這樣並不代表不能預防,又或者病發就會立刻死亡,做好篩查或治療同樣有得救!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已幫助逾千人安排通波仔,更讓患者以公立醫院價錢在私營醫院做手術,同時亦為高危人士做篩查,減低患病風險!高血壓、高膽固醇均有患病風險!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人士?心臟病堪稱本港三號殺手,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每天平均約有10.7人因冠心病而死亡!而高血壓、高膽固醇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究竟全港有多少人屬於高危一族?根據2020至2022的健康調查,在15至84歲人士中,有51.9%的人患高膽固醇,29.5%的人有高血壓問題,當中65歲至84歲人士中,每10個就有6個受此困擾,綜合各種數據,香港有近半人屬於心臟病高危人士!醫生會因應患者的情況而安排治療,能及早發現的患者或可以控制飲食防止病情惡化,但一旦情況危急,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就是一個常見的治療方案。及時進行手術,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可以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不過,往往有需要的患者有很多,在公立醫院輪候做手術的時間非常長,在云云病情穩定的患者中,他們有機會要等86至96星期之久!治療的等待時間以年計,當中難以確保患者的情況會否轉差,對他們而言十分危險及充滿不確定性。計劃助加快治療+篩查!公院價可到私院「通波仔」?私營醫院的手術及醫療費用比公立醫院昂貴得多,並非人人負擔得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有近半(47.5%)的受訪者指會因為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等待公立醫院的安排,即使病情有機會惡化亦無計可施。不過現時有很多機構可以透過不同計劃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自2020年開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推出「通波仔手術計劃」,讓患者以$88,000這個接近公營醫院的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而且門檻十分低,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連醫院轉介信都不用就可以進行手術,至今已有共千個患者受惠!通波仔手術計劃還有一條龍跟進服務,手術前後的諮詢及會診都安排妥當,甚至可以專車接送患者入院做手術!曾有一名年約50歲,任職銀行業的男患者劉先生本身已患高血壓、高膽固醇約10年,一直於公立醫院覆診。直到今年年中做身體檢查,發現心電圖有異樣,當時亦周不時感到心口不適,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被安排至2024年初才可看症,至少要等大半年!不過9月底患者仍然感到不舒服,再檢查發現3條主要心血管中,一條已塞70%至90%,另外兩條亦分別中等及輕微阻塞,如果仍等待公立醫院排期並不理想!經他人推薦下得知「通波仔手術計劃」,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身體的不適才能大大改善。心臟病是一個死亡風險極高的疾病,及早發現及防免於未然是十分重要!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亦有以平價安排心臟電腦掃描服務,有需要人士以$4,800就可進行檢查及會見醫生,及時發現有心臟問題的話,就可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另外,中心亦聯同SoCO社區組織協會、旺角街坊會、循道愛華耆樂中心、香港明愛、中華便以利會恩慈長者鄰舍中心、白田浸信會及香港家庭福利會聯絡基層市民,為65歲或以上長者進行免費社區心臟篩查,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至今已有1,061位長者受助!有需要的老友記們都可以查詢一下有關機構,讓自己求個安心。詳情【優惠價「通波仔」】1. 價錢:$88,000 優惠價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2. 條件;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一條龍服務】步驟:1. 快速問診諮詢2. 專車接送入院3. 進行手術4. 術後免費門診5. 轉介至醫管局覆診【優惠價心臟檢查】1. 價錢:$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及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資料來源:etnet
2
烈日當空做運動暗藏殺機 有機會誘發心肌梗塞 醫生籲多飲水補充
夏日炎炎,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時要留意或生意外。烈日當空下做運動不但有脫水、中暑的危機,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表示,缺水也有機會令血管栓塞,誘發心肌梗塞!因此他建議市民,做運動時應有適量的休息及水份補充;若身體已出現中暑前期徵狀,更要多飲水,「唞順條氣」才繼續做運動,否則身體「會好危險」。林逸賢表示,體溫升高時人體有調節機制降溫,例如呼吸變得急促、流汗等。但若未能應付,患者不停流失水份、脫水時,會感到超級口乾、頭痛、心跳加速。情況持續下,嚴重者會中暑,病徵包括體溫高於攝氏40度、疲累、昏迷。身體會「徵用」部分供給腦部及心臟的血流,把更多血液流到皮膚作排汗;電解質亦變得混亂,故有可能抽筋。缺水亦會令血濃度上升。由於血液的其中一種成份是水,脫水時血液會變得稠。他引用研究稱,血濃度增加或會導致冠狀動脈栓塞。不過即使兩者相關,他認為栓塞成因「非單一」,譬如患者本身有血管問題,做運動令血液需求增加,而炎熱環境下輸往心臟的血液供應減少,加上脫水下血濃度增加,血流速度減慢,有機會在數個因素的影響下,誘發心肌梗塞。疫情下市民愛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林提醒市民早在脫水、熱衰竭時要降溫。他亦建議市民應留意運動的時間、運動量及天氣,口渴時要多飲水、適時補充比飲水更有效的電解質。他指出,為減少脫水,做運動時不宜飲用奶茶、咖啡等「利尿」飲品;不要穿吸熱的深色及緊身衣物;預早計劃洗手間及休息的位置及時間,以及避免烈日當空下做運動。內容轉載:on.cc東網
3
新一代冠心病治療 血管健康都可以彈返來?
健康的心血管本身擁有彈性及脈動能力,冠心病病人的血管因阻塞而收窄,並失去部分彈性,接受「通波仔」手術植入支架後,讓血管保持原有的動態是否可能?有專科醫生指,近年面世的冠心病治療在傳統支架上加以改進,有利血管回復脈動、彈性及較接近自然的狀態。第三位致命疾病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醫生解釋,冠心病是指心臟動脈因為膽固醇斑塊聚積而收窄或閉塞,阻礙血液和氧氣的流通,可引起心絞痛、氣喘、疲倦等徵狀,也可導致急性心臟病發。多年來,冠心病高踞本港第三位致命疾病,單在2020年,就分別有3,860人及24,402人次因冠心病死亡或入院。冠心病風險與年齡有直接關係,一般而言,年紀愈大,患上冠心病的風險愈高。不過,近年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相信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通波仔」治療冠心病曾醫生表示,「通波仔」手術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用以打通收窄或阻塞的位置,通常會以球囊打開動脈,並植入滲藥支架支撐血管,恢復血液流通,支架上的藥物會隨著時間釋放,從而穩定膽固醇班塊,並且避免血管內皮細胞過度增生,減低再阻塞、動脈收窄等可引致急性心臟病發的風險。惟曾醫生指,滲藥性支架設計筆直和牢固,不符血管彎曲的天然形態,故而血管在植入滲藥性支架後被拉直,形態及動態有欠自然,可能增加血管再收窄及其他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曾醫生續說,臨床上不少患者「通波仔」後,飲食和運動大為改善,且血脂、血壓、血糖指標管理良好,可惜在一段時間之後,血管仍有機會再度阻塞,以上提及的血管形態問題或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研究發現,使用滲藥性支架的患者每年都有2%至3%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包括心臟病死亡、心肌梗塞及再阻塞,若累積五年,風險將高達20%至30%。」新一代治療 恢復血管自然形態近年,新一代冠心病治療「生物適應架」面世,在滲藥性支架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生物適應架植入初期,會如滲藥支架般支撐血管,它的關節部份則在大概六個月後慢慢鬆開」,能夠因應血管的自然形態擴張、活動及轉彎,提高血管的彈性和脈動性,盡可能適應動脈的原有形態,有可能減低血管再阻塞或其他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換言之,生物適應架的結構轉變有助保留動脈的天然功能,補充滲藥支架的不足。曾醫生強調,冠心病年輕化,年輕患者的預期壽命較長,累積再阻塞風險比長者高,他們的治療目標不再只是打通血管,更重要是減低長遠復發風險。另一方面,年輕患者較為活躍,新一代生物適應架有助恢復心臟血管自然脈動,在日常生活或運動時,心臟能調整及增加血液輸出以應付身體的需要。最後,曾醫生提醒,冠心病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個別病情及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患者如有相關疑問,應向自己的醫護人員查詢,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內容轉載:H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