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驚茶餐廳|沖凍水涼浸溫泉養生?醫生拆解潛在心臟健康危機】

【心驚驚茶餐廳|沖凍水涼浸溫泉養生?醫生拆解潛在心臟健康危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

有人說,浸溫泉的效果等同做運動,還可以鍛鍊心臟;也有人認為,沖凍水涼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減少病痛。事實上,浸溫泉與沖凍水涼均會增加心臟負荷,隨時誘發嚴重心臟問題。與其道聽途說,不如一齊踏入「心驚驚茶餐廳」,坐低聽聽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的專業分享!
攝影:鄭子峰

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講解沖凍水涼與浸溫泉的潛在心臟健康危機。

問題1:沖凍水涼可以增強抵抗力?

曾子欣醫生:的確有研究指長期沖凍水涼會令白血球數量上升,從而增強抵抗力,另外凍水亦能舒緩關節炎或皮膚病患者的症狀。但凍水涼對心臟而言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極大衝擊,引發壓力荷爾蒙濃度的上升,損害心臟健康。如有隱性血管問題者或心臟病患者,有機會觸發心臟病發。

問題2:浸溫泉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曾子欣醫生:溫熱的泉水會令皮膚血管擴張,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健康者而言,浸溫泉與做運動有相似之處,同樣可鍛煉心臟。相反,對於血管閉塞、心律不正,甚至心臟衰竭等問題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浸溫泉。浸溫泉期間若出現頭暈、氣促、胸悶等不適,應立刻離開熱水。

問題3:對於心臟健康人士,浸溫泉有何注意事項及禁忌?

曾子欣醫生:切忌全身一下就浸泡在溫泉,應從雙腳開始,放慢入池的速度,讓身體適應水溫。浸泡的高度不應超過心臟,時間大約在20分鐘內。另外,亦應避免在服用藥物或酒精後浸溫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HK01
有人說,浸溫泉的效果等同做運動,還可以鍛鍊心臟;也有人認為,沖凍水涼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減少病痛。事實上,浸溫泉與沖凍水涼均會增加心臟負荷,隨時誘發嚴重心臟問題。與其道聽途說,不如一齊踏入「心驚驚茶餐廳」,坐低聽聽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的專業分享!
攝影:鄭子峰

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講解沖凍水涼與浸溫泉的潛在心臟健康危機。

問題1:沖凍水涼可以增強抵抗力?

曾子欣醫生:的確有研究指長期沖凍水涼會令白血球數量上升,從而增強抵抗力,另外凍水亦能舒緩關節炎或皮膚病患者的症狀。但凍水涼對心臟而言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極大衝擊,引發壓力荷爾蒙濃度的上升,損害心臟健康。如有隱性血管問題者或心臟病患者,有機會觸發心臟病發。

問題2:浸溫泉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曾子欣醫生:溫熱的泉水會令皮膚血管擴張,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健康者而言,浸溫泉與做運動有相似之處,同樣可鍛煉心臟。相反,對於血管閉塞、心律不正,甚至心臟衰竭等問題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浸溫泉。浸溫泉期間若出現頭暈、氣促、胸悶等不適,應立刻離開熱水。

問題3:對於心臟健康人士,浸溫泉有何注意事項及禁忌?

曾子欣醫生:切忌全身一下就浸泡在溫泉,應從雙腳開始,放慢入池的速度,讓身體適應水溫。浸泡的高度不應超過心臟,時間大約在20分鐘內。另外,亦應避免在服用藥物或酒精後浸溫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HK01
分享
1
【心有所術: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
冠心病病徵易疏忽,通波仔降死亡風險心臟病在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居第三位,二零二零年心臟病的住院病人出院次數及住院病人死亡人數共約71,300人次,而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 有6,561人。當中以冠心病最多,佔心臟病死亡人數58.8%。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很多,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吸煙、糖尿病、肥胖、缺乏體能活動 和長期受到壓力及家族成員曾患有心臟病,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冠心病的典型病徵為胸口翳悶,進行運動或體力勞動時心臟會更為不適,亦可能出現心絞痛、冒冷汗及噁心欲嘔等症狀,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心絞痛,有些人可能僅出現氣喘、暈眩或嘔吐等症狀,加上身體比較疲乏,往往誤以為只是感冒或吃錯東西所致,忽略了心臟病的可能性。曾有一名80歲老翁,因突然出現上吐下瀉而到急診室求診。初時就連醫療團隊都以為是腸胃炎,及後見老翁的精神狀態愈來愈差,非常疲倦卻又難以入睡,經心電圖及血液檢測後才發現是急性心臟病須立刻進行急救,但因已拖延幾小時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及後的康復程度因而未如理想。可見長者的非典型冠心病病徵確實易令人看漏眼。或許你會問心臟病發為何上吐下瀉?皆因病發時身體產生的荷爾蒙有機會影響全身,導致出現與心臟病無關的症狀。一旦確診為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而年紀老邁或身體虛弱的長者可採用藥物治療。阿士匹靈或會導致長者胃出血或胃潰瘍,可改為選用氯吡格雷一類的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並無前述的副作用,適合長者長期服食,可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等。而接受過「通波仔」手術的患者一般亦會服用氯吡格雷,以防止病情復發。為預防冠心病長者應維持適當運動量,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便較容易察覺運動時身體上的變化,以便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方案。資料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