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行動醫療機構推社區免費篩查 助基層患者及早發現心臟病 紓緩公營醫療壓力

「雖然有醫療券,但睇牙一次都冇曬,身體唔舒服又要睇中醫,腳痛買藥,冇額外錢再做檢查。」72歲、公屋居民的譚女士表示,有氣喘問題,亦不時感到心口不適、心臟會有堵塞的感覺,只能靠喝水舒緩,加上媽媽是因心臟病離世,所以一直擔心自己心臟有問題,但苦無檢查機會。

事實上,本港確診患心臟病的人數持續上升。據衞生署最新數據顯示,在2020年,心臟病是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中居第3位。然而,香港公營醫療負荷過重已不是新鮮事,資源長期不足,人口老化又增加醫療需求,疫情更令問題雪上加霜;心臟病患者求醫無門,新症排公立醫院輪候時間、輪候檢查時間,甚至手術的時間都愈來愈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的「暖心行動」,推動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恆常化,一來有助基層市民及早發現和處理心臟問題,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二來亦幫助減輕公院系統龐大壓力。

冠心病延誤治療情況嚴重

自疫情起,本港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明顯上升,2021年死亡數字為6,595人,較疫情前增加約500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曾子欣表示,集中資源抗疫是原因之一,但部分公立醫院的非緊急服務受到影響,包括病人覆診或非緊急手術等有需要延期;另又引述公院內科門診數據,指半緊急新症雖可在4至7周內見到醫生,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長達142星期,接近3年,情況屬不理想。

他又補充,過往有調查指公院輪候非緊急「通波仔」手術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甚至未獲安排手術日期,提醒若患有冠心病卻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有機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甚至死亡風險。

計劃免費篩查活動恆常化

疫情下,公營醫療系統面對龐大壓力。醫管局資料顯示21至22年度公立醫院內科床位使用率平均95%,多間醫院超出100%,高峰期伊利沙伯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曾高達146%。「暖心行動」在疫情之初,透過社區免費篩查及暖心行動「通波仔」恆常化,患者可分流到私營醫療及早獲得治療,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社區的隱藏患者也可由醫護人員在社區提供服務,得到適切醫療服務及轉介。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指,自2020年起,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已推行3年,總受惠人數逾700名長者,篩查內容包括心臟超聲波、心房顫動、空腹血糖、空腹膽固醇、血壓、身高體重指數、蛋白尿,而篩查後免費會見醫生,如有需要,會轉介至相關專科;來年有意將社區篩查計劃升級至恆常化,計劃在2023年進行6次社區免費篩查,每次100至120人,約700人將受惠。

及早發現心房顫動 助減低患中風風險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形容,「暖心行動」為病人提供多一個選擇。他亦綜合過往社區免費心臟篩查結果作分享,表示有727名長者接受過篩查,平均年齡為70.5歲。結果亦反映,幾乎沒有人可避免「三高」,有24%人有高血壓、35%人有高膽固醇,高血糖的亦有41%,增加患上冠心病的風險。

同時,透過篩查亦發現有17名長者患有心房顫動問題,可致患中風風險上升;而在篩查中有193人驗出高尿蛋白,需要關注腎臟健康。他提醒,心房顫動患者如同時患有腎臟疾病,會增加栓塞和出血風險,亦可能影響腎臟血液循環,嚴重可致腎衰竭。最後,透過篩查活動獲轉介信個案的有97人,需要轉介至專科跟進,病人主要患有比較嚴重的心臟或其他疾病而不知情,例如心瓣倒流、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需要到政府或其他私營醫療專科跟進。

而文章開首提過的譚女士,在偶然機會下參加了相關的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結果發現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問題,目前已獲得轉介排期內科跟進,見過一次心臟專科,情況屬輕度至中度,但仍需排期至2024年再覆診。

社區組織籲政府加強公私營合作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呼籲政府認真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根據現有問題對症下藥,以改善醫療服務,包括因人口老化增加醫療需求;醫療資源不足,輪候時間過長等,建議長遠應加強公私營協作計劃;加強基層健康保障;以及提升基層健康意識,例如透過篩查,長遠亦加強健康教育及意識,或可以外展手法彈性服務,長者在熟悉社區篩查,加強動力。

分享
0
篩查揭逾40%基層心臟異常 病人可獲轉介公院價私院「通波仔」
因應本港人口老化愈趨嚴重,而長者普遍受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膽固醇問題困擾,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有機構與社福機構合辦的免費心臟病篩查活動發現,逾40%市民被發現有不同程度的心臟問題,當中近100人獲轉介至專科跟進。該篩查活動未來6年將提供多700個名額,並可轉介病人以公立醫院手術價錢於私家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表示,該中心與社福機構於2020年起推行「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讓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參加,檢查血壓、心房顫動等健康狀況,並免費見醫生,有需要時可轉介至相關專科跟進。該活動至今有727人參與,平均年齡為70.5歲,結果發現24%人患高血壓,25%人有高膽固醇,41%人有高血糖,2.3%人有心房顫動,26.5%有高尿蛋白或腎臟問題,41.3%有瓣膜性心臟病,最終13.4%的人獲轉介至專科。長者健康中心排期時間長今年72歲的譚女士一直擔心心臟有問題,但因為政府長者健康中心排期太長,加上醫療券大多用於看牙科和中西醫,所以無機會檢查。她稱,感到自己心口有東西塞住,需要飲水才變得舒服些,及後她參與篩查,發現有尖瓣倒流及高膽固醇,現在已經獲轉介內科跟進,惟等到2024年才可獲治療。另外,該中心亦自2020年起與嘉諾撒醫院合作推行「暖心行動」,讓市民以優惠價做心臟電腦掃描或檢查,以及見心臟科專科醫生,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手術,至今逾550人受惠,當中42人獲安排以8.8萬元,即接近於公立醫院做同類手術的費用,於私家醫院做「通波仔」手術。內容轉載:東網
1
急性胸痛評估-拆心臟病計時炸彈
自2020年11月開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推出暖心行動,幫助冠心病患者以相宜價錢做「通波仔」手術,目前已有555位患者受惠。暖心行動將加入一站式急性胸痛評估服務,同時得到大鴻輝慈善基金資助,患者真正能夠以公院的預估費用做手術,並進一步紓緩公營醫療的壓力。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資深心臟科護士陳文偉表示,疫情下公院「爆煲」,非緊急手術暫停,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堵塞猶如「計時炸彈」,隨時因血管嚴重堵塞而心肌梗塞,由非緊急演變成緊急個案,「目前救護車及急症室服務有可能令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延緩及時治療的時機,手術因而變得複雜,患者承受更大的風險,甚至猝死。早前暖心行動就有一個個案,他有胸口不適徵狀,檢查後發現心臟血管有多處堵塞,最後通波仔時要植入多達9個支架,若沒有及時處理,後果不堪設想。」延遲治療效果較差於2020年初,本地已有研究指出,心肌梗塞患者由出現病徵至接觸到醫護人員的時間,疫情出現前主要為少於1小時及1至3小時,疫情出現後則明顯延長至3至6小時及6至12小時為主。臨床結果亦發現,疫情後組別患者較多出現處理手法較複雜,或臨床結果較差,包括院內死亡、心因性休克、持續心室性心搏過速或心室纖維性顫動,以及要使用心臟機械輔助的情況。評估檢查手術一條龍為進一步紓緩公營醫療的壓力,嘉諾撒醫院門診、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於尖沙咀及中環的社區門診,將提供一站式急性胸痛評估服務。陳文偉指,受胸痛困擾的人士,可致電24小時熱線9722 0151,心臟科專科護士將作電話初步評估,有需要便會盡快安排見醫生和作相關檢查,如靜態或動態心電圖、超聲波、心臟酵素、心血管電腦掃描等。「如情況嚴重,將盡快安排患者到醫院接受緊急手術。曾試過最快的個案是早上見醫生,下午做手術,只要人手和手術室安排得到,都會盡早為患者處理。」真正公院價由於「暖心行動之嘉家護心2022」得到資助,合資格患者只需支付公營醫院的預估費用做通波仔手術。而醫院和醫生則以成本價和優惠價收費,當中的差額由大鴻輝基金負責。嘉諾撒醫院總經理許小虎博士指,「計劃將於4月開始接受申請和評估,目標資助人數為100人,估計每個個案補貼約二至三萬港元。視乎疫情發展和計劃成效,將來或繼續資助。」資助對象方面,無論是現時因疫情而延後通波仔的公院病人、經過醫生評估適合通波仔的病人,以及經過上述胸痛評估需要通波仔的病人,都適合申請。內容轉載:am730
2
基層長者未能及時檢查心臟?接近一半有心臟問題
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然而因為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疫情等因素,基層市民往往未有足夠檢查渠道,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機構於2020年起開始進行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為超過700名的市民免費進行包括心臟超聲波及三高等一系列的心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超過四成的基層市民有心臟問題,情況絕對不容忽視。心臟病是香港最常見的致命疾病中的第三位,然而因為公營醫療負荷過重、疫情等因素,基層市民往往未有足夠檢查渠道,以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機構於2020年起開始進行免費心臟篩查活動,為超過700名的市民免費進行包括心臟超聲波及三高等一系列的心臟檢查。結果發現,原來超過四成的基層市民有心臟問題,情況絕對不容忽視。篩查超過700位市民 超過四成人有心臟問題香港亞洲心臟中心連同不同社福機構,如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進行了「社區免費心臟篩查活動」。活動一共篩查了727位平均年齡為70.5歲市民,當中有超過四成人有心臟問題。以冠心病高危因素「三高」為例,分別有超過2成、3成及4成人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的問題。超過4成人經心臟超聲波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當中更有16人有中度至嚴重血液返流問題。篩查結束後,有一成多人需要轉介至專科跟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公營醫療不勝負荷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出,不少會員透露覆診及輪候「通波仔」時間遙遙無期,往往病情嚴重時才獲安排手術。據推算,在2030年及2040年,醫管局將有800和960名醫生短缺。醫管局資料亦顯示,21-22年度公立醫院內科床位使用率平均95%,多間醫院超出100%,高峰期伊利沙伯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曾高達146%。因此,機構呼籲政府審視公營醫療系統的不足之處,可考慮加強公私營協作計劃、基層健康保障等改善醫療服務。內容轉載:meditorial
3
【通波仔 | 心臟病患者公立醫院輪候長達96星期!「暖心行動」推貼地價私院通波仔手術 + 免費長者心臟篩查】
在香港,心臟病是三號殺手,當中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此病可以從多方面因素引致,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高危因素,有時患者會在短時間內病發後猝死,死亡率已達10年來的高位!可是這樣並不代表不能預防,又或者病發就會立刻死亡,做好篩查或治療同樣有得救!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推出「暖心行動」,已幫助逾千人安排通波仔,更讓患者以公立醫院價錢在私營醫院做手術,同時亦為高危人士做篩查,減低患病風險!高血壓、高膽固醇均有患病風險!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人士?心臟病堪稱本港三號殺手,在2021年的數據顯示,每天平均約有10.7人因冠心病而死亡!而高血壓、高膽固醇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究竟全港有多少人屬於高危一族?根據2020至2022的健康調查,在15至84歲人士中,有51.9%的人患高膽固醇,29.5%的人有高血壓問題,當中65歲至84歲人士中,每10個就有6個受此困擾,綜合各種數據,香港有近半人屬於心臟病高危人士!醫生會因應患者的情況而安排治療,能及早發現的患者或可以控制飲食防止病情惡化,但一旦情況危急,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就是一個常見的治療方案。及時進行手術,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可以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不過,往往有需要的患者有很多,在公立醫院輪候做手術的時間非常長,在云云病情穩定的患者中,他們有機會要等86至96星期之久!治療的等待時間以年計,當中難以確保患者的情況會否轉差,對他們而言十分危險及充滿不確定性。「暖心行動」4大計劃助加快治療+篩查!公院價可到私院「通波仔」?私營醫院的手術及醫療費用比公立醫院昂貴得多,並非人人負擔得起。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的「暖心行動」就訪問了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有近半(47.5%)的受訪者指會因為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等待公立醫院的安排,即使病情有機會惡化亦無計可施。不過現時有很多機構可以透過不同計劃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自2020年開始,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就推出「暖心行動」,讓患者以$88,000這個接近公營醫院的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手術,而且門檻十分低,只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連醫院轉介信都不用就可以進行手術,至今已有共千個患者受惠!暖心行動還有一條龍跟進服務,手術前後的諮詢及會診都安排妥當,甚至可以專車接送患者入院做手術!曾有一名年約50歲,任職銀行業的男患者劉先生本身已患高血壓、高膽固醇約10年,一直於公立醫院覆診。直到今年年中做身體檢查,發現心電圖有異樣,當時亦周不時感到心口不適,於7月獲轉介到公院排期,但被安排至2024年初才可看症,至少要等大半年!不過9月底患者仍然感到不舒服,再檢查發現3條主要心血管中,一條已塞70%至90%,另外兩條亦分別中等及輕微阻塞,如果仍等待公立醫院排期並不理想!經他人推薦下得知「暖心行動」,並於同月看症及完成「通波仔」,身體的不適才能大大改善。心臟病是一個死亡風險極高的疾病,及早發現及防免於未然是十分重要!「暖心行動」亦有以平價安排心臟電腦掃描服務,有需要人士以$4,800就可進行檢查及會見醫生,及時發現有心臟問題的話,就可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另外,「暖心行動」亦聯同SoCO社區組織協會、旺角街坊會、循道愛華耆樂中心、香港明愛、中華便以利會恩慈長者鄰舍中心、白田浸信會及香港家庭福利會聯絡基層市民,為65歲或以上長者進行免費社區心臟篩查,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至今已有1,061位長者受助!有需要的老友記們都可以查詢一下有關機構,讓自己求個安心。「暖心行動」詳情【暖心價「通波仔」】1. 價錢:$88,000 暖心價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2. 條件;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一條龍服務】步驟:1. 快速問診諮詢2. 專車接送入院3. 進行手術4. 術後免費門診5. 轉介至醫管局覆診【暖心價心臟檢查】1. 價錢:$4,800進行心臟電腦掃描及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資料來源:etnet